第156章

他们也需要对方的名气来给自家拉个口碑。

周悟他们的“鲜一味”品牌做得比裴然他们早,名气更比裴氏大,赚的钱就更不用说了。

在零食行业内,他们家也绝对排得上号。

但是他们家有一个致命的问题,就是自己没有工厂,全部代加工。

代加工这个东西,就像裴然这种一脚才踩进这个圈子边缘的人,都已经看出来其中的水深了。

各种代加工厂的水平参差不齐,品牌方对于产品的品控管理又有些鞭长莫及,很容易出现问题。

“鲜一味”从初期建立品牌时,还追求质量和品控,对于代加工厂的各种资质要求都非常严格。

而随着品牌越做越大,他们一来需要更多的代加工厂,二来自然有人通过各种关系找上门。

比如资质有些不够要求,但是对方承诺可以做到品质一样,价格还比别人家便宜。

逐渐在管理上就放松了。

开始的时候,也没有人发现问题,大家追着品牌,照买照吃。

但是逐渐的,越来越多的顾客遇到了质量问题,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小零食里吃出了异物,东西发霉长毛,等等。

事情虽然还没被闹大,但是他们接到的一大堆投诉都需要处理赔偿。

不仅如此,当季度的销售额也受到了影响。

公司的损失可不是一点点。

那一家出事的代工厂自然是不能再合作的。

而且周悟和其他的合伙人也意识到了代工厂的问题所在。

之前一直没出事,他们就把这最初的担心给放下了。

现在这事又拿出来,周悟他们也是头疼。

他们经营的是品牌,公司旗下根本没有工厂,如果现在再回过头来搞自己的生产线。

这个规模和投资,都是周悟他们不想要承担的。

而且,远水救不了近火。

他们最后就将视线放到了裴然正在新建的工厂上。

本土的工厂,就在眼皮子底下,天时地利就已经有了。

对方的品牌还不知道能不能做起来,他们趁着现在,先和对方把合作关系建立起来。

再让对方把厂子扩大,到时候他们就可以慢慢把外面的代加工都转过来。

双方合作,对方有钱赚,他们也解决了自己的问题。

可以说是双赢。

周悟和其他几个合伙人开了好几个会,确认了这套方案。

他们觉得裴然没有拒绝的理由,他们是诚心要合作。

谁会有钱不赚?

然而裴然根本不给对方画饼的机会,就凭前期他们给出的报价,就足够让裴然把他们排除到他的合作圈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