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意见相合

作为一个几乎位于“世界边缘”的国家,玻利瓦尔长期以来被各个国家当做自己的殖民地,从尹比利亚到来塔尼亚,从维多利亚到现在的哥伦比亚,可以说,那片名为玻利瓦尔的土地由土生土长的玻利维亚人治理的时间反倒没有被这些国家殖民的时间长。

这样的事情带来的最直接后果便是名为来塔尼亚的国家几乎没有多少属于自己的文化底蕴,不过,也正是如此,他们拥有着泰拉大地上其他地方的人民所没有着的接受能力。

从某种程度来说,玻利瓦尔是一片适合进行变革的温床。

因为有着在那个时代生活的经历,因为在那个时代学习过的知识,现在的罗尹很清楚一个道理,揠苗助长的包办形式并不能建立起一个拥抱新秩序的国家。

在罗尹曾经生活的那个年代里,随着那一场剧变,在二战后建立的赤色阵线国家几乎都纷纷变质,几乎所有的赤色党派都在极短的时间内丧失了人民的支持,丧失了对国家的掌握。

这些国家大多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的人民很多都未曾参与到过那艰苦的斗争之中,他们的党派并没有在人民中树立起自己的形象来。

对于那些国家的人民而言,党派与党派之间实际上并不存在着太多的区别,正是如此,那些国家的新秩序才会如此迅速的走向崩溃。

当然,这也只是罗尹的一人之见,但此刻面对着这些问题的人是他,正是如此,他必须要考虑到这方面的可能。

从解放卡西米尔到解放来塔尼亚,当地的人民都主动或是被动的参与到了这场针对帝国公约的,针对国家上层的斗争之中。

在卡西米尔与来塔尼亚,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已经延伸出来,但这两条道路却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

无论是来塔尼亚与卡西米尔的新秩序构成都遵循着最基本的原则,那就是由其人民自行决定之后的道路,同时,人民们同样已经参与到了针对敌对势力的斗争之中,随着时代的发展,他们会越发的唾弃那个落后的旧时代。

而这也正是让新秩序稳固下来的方法之一。

在玻利瓦尔,罗尹同样准备做出这样的行动,玻利瓦尔的未来应当也必须由玻利瓦尔人自己来决定,这一点是不可动摇的。

“我们可以以泰拉国际的名义号召国际纵队前往玻利瓦尔与你们共同战斗,但是,我们不会派出正规部队以泰拉国际的名义前往玻利瓦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