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在前两轮打击之后,术士们惊奇的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他们的源石技艺不再有效。
在这些不知道从什么地方钻出来的敌人面前,他们的攻击失去了本应该达成的效果,面对着他们的攻势,这些敌人甚至没有任何闪避的姿态,他们就这样迈步前进着。
对于一支军队而言,这无疑是极其致命的,当他们的任何一种攻势都无法对敌人造成什么实质性的伤害之际,他们也就彻底失去了对抗敌人的能力。
海嗣就如同一柄长矛一般贯穿了来塔尼亚的阵线,从由海嗣们打出的缺口处,乌萨斯的部队开始了属于他们的突击。
乌萨斯的军队在来塔尼亚阵线的周围穿插着,他们的攻势也不再局限于单纯的在某个方向造成突破并以钳形攻势来将敌人彻底包围,在整条来塔尼亚战线上,乌萨斯的军队都在执行着突击任务,这场突击并非是临时兴起,实际上,早在这场战役开始之前,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乃至下面的方面军群司令部便已经制定了相关的作战规划。
这一次,参与到来塔尼亚战役的方面军的战役布势以及兵团和部队的战斗队型摒弃了过去的战前突击群、牵制群、预备队以及火力群的区分,而是转变成了由第一、第二梯队、合成预备队和各兵种预备队组成的新区别。
炮兵和空军火力将在战役和战斗的整个过程而不仅仅在突破阶段发挥重要作用,在整个进攻战役中炮兵进攻和空军进攻将成为必不可少的步骤,他们将进行冲击的火力支援和纵深战斗时的火力护送,而他们的战斗任务也只有一个,那就是在为突击中的步兵与装甲力量进行全纵深不间断的支援。
伴随着来自炮兵与空军力量的火力支援,乌萨斯的装甲力量与陆军部队将在敌人的阵线之中进行一次又一次的突击,将敌人的组织彻底打散,之后,再对被打散的部队进行收割。
这便是在这次来塔尼亚战役中乌萨斯方面的新作战理论,这是一个由罗尹提出了名称与构想,由乌萨斯的军事专家们完善之后的理论。
大纵深突击作战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