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是在炮声刚刚响起之际,帝国公约的士兵们便做出了反应,只是,相较于乌萨斯方面的炮火数量而言,帝国公约方面的炮火数量多少有些不足,且因为战前便被侦测到了位置的原因,几乎是在这些炮火刚刚开始倾泻火力之际,来自乌萨斯方面的炮火攻势便已经落在了帝国公约火炮阵地之中。
面对着乌萨斯炮兵,帝国公约炮兵几乎未能表现出太多的抵抗力量。
帝国公约的阵线内,没人清楚这场炮击究竟还要持续多久,他们能够做的便是躲在掩体内等待着,等待着敌人的炮灰结束,等待着敌人正式向他们发起进攻。
在与乌萨斯的战争中,帝国公约部队虽然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但却也不是没有任何收获,至少,在面对大规模炮火打击方面他们已经有了一些经验,至少现在的他们能够打的笔双方最初交锋的时候更好。
但帝国公约在战场上的劣势却是无法掩盖的,无论是制空方面的劣势,部队数量上的劣势以及装备产量上的劣势均是如此。
维多利亚的蒸汽甲胃骑士强大无比,几乎每一名蒸汽甲胃骑士在面对敌人的装甲力量时都能够取得极佳的战绩,但这样的战绩没有多少意义,毕竟,相较于蒸汽甲胃骑士而言,敌人的装甲力量实在是太多了,那宛若潮水一般的,被称为坦克的作战单位就不必多说了,在最近卡西米尔阵线上,帝国公约已经发现了数个以一艘甚至是数艘陆行舰为核心构筑的作战集群。
这意味着什么帝国公约方面自然是再清楚不过,这意味着敌人已经度过了最危险的时期,他们的第一批钢铁巨兽已经走出了加工厂并投入到了实战之中。
泰拉的国家大多没有海军部队,对于这些国家而言,陆行舰的建造就如同地球上的国家建造海军舰艇一般。
作为足以支撑起一场战役的作战单位,陆行舰的价值是不必质疑的,几乎每一个拥有着建造陆行舰能力的国家都不会停止建造陆行舰的步伐,但长久以来,将陆行舰进行量产却反倒是一件几乎不可能的事情。
在过去的十年里,维多利亚一共建造了三艘新的陆行舰,即便是哥伦比亚也不过是堪堪建设了五艘。
而现在,这个刚刚推翻了旧日帝国的,建立起来三年左右的新生国家却一次性拿出了十余艘陆行舰,这足以证明对方已经掌握了在短时间内大量生产陆行舰的能力。
至于这些陆行舰是否是乌萨斯帝国时代的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