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取得这个成果之后,李文华的同事觉得这还不够。
疯狂的科学家研究上了头,他们希望模型不仅可以预测未来,还可以推导过去。
利用这样的个人行为预测模型和影像模拟技术,他们可以重新构建犯罪场景,对于那些难以侦破,缺乏关键性证据的案件,可以有决定新过得推进作用。
只要设定相应的案发前的模拟场景,再让不同当事人在其中自行生活和决策,能够推导出案件发生的行为,就是最大程度上的反映了当时的真实情况。
可惜,这个研究进度,很快进入死胡同。
虽然98的准确率已经非常高了,但是,无数个098相乘,结果便是0。
也就是说,真人和数据,总是有不一样的地方,模型没有办法百分百模拟出一个人来。但就像蝴蝶效应,一件小事的改变就可能引起整个世界的天翻地覆。
模型可以尝试各种不同的参数,进行各种算法迭代,然而,这个系统还是没办法用单纯应用大数据推算出过去的真相。
在这时,有人发现了一种记忆提取技术。
有研究成果表明,在人死后的几个小时中,大脑中的某些细胞的基因表达依然活跃,甚至,如果用特殊的液体刺激,这些脑细胞会达到一种特殊的活跃程度,可以再现其中的各种思维模式和记忆等。
基于大数据预测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当所有数据都是假设的,没有一个真实的变量,那测算就很困难。但如果加入了一份真实记忆,就相当于有了一个相对准确的事实,准确率就也会跟着相应的提高。”
说着,李文华长长叹了一口气,“从这个时候开始,事情就开始变味了。”
一个人看世界的角度未免偏颇。很多人先入为主的觉得的事实和真相,可能并不完全附和事实,需要多份记忆互相印证。
所以,有了一份记忆,他们就想再获得另外一份记忆。
然而,一个案件,相关死亡的受害人总是有限的,所以,有人做出了机器,将记忆读取,构架模拟世界的技术应用在活人身上。
很快,他们就发现,这项技术是有副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