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盈利,《大公报》还开设了日报和月报,日报主要是针对各种新闻,城内城外,大大小小各种消息。
而月报登的就是一些文章,诗歌和小说了。
月报一月一期,时间长,但份量足。一期有十多页,涵盖的内容丰富有趣,深受百姓们喜欢。
李文谨作为周报的主编,其实和日报月报互不干涉,这次也是月报的主编拜托他,说是看了安西的文章,觉得非常有趣又有新意,请他代为引荐,希望安西也能在月报上投几篇稿。
李文谨觉得这不是坏事,就找到了安西。
安西想了想,也就答应了,反正多写两篇,也不过就是一下午的事。
这期间,两孩子的三叔方文海来了北平。
他一来,就给安西送了重礼,并顺便请求在安西这里住下。
安西想了想,没有拒绝,两个孩子需要和三叔相处,住下更方便一点。
晚上,他让李嫂子多做了一些菜,给方文海接风洗尘。
方文海是个很健谈的人,三两句不离生意经,但不让人讨厌。他说话很有分寸,即便在说生意上的事,也说的很有趣。
安西对于做生意,有着自己的理解,前世当了一辈子的总裁,对此可谓是了解深刻。
虽然民国和现代的环境不一样,他们经营过的业务也差距甚大,但做生意嘛,其实还是和人有关。
而从古至今,商人追求利益的核心是不变的,手段也都是那些,后世可能更精化了,但说到精髓,其实还都是那一套。
因而,安西和方文海谈的很高兴。
方文海简直要把安西引为毕生知己了,“安先生,没想到您学识渊博,对做生意都精通啊,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古人诚不欺我!遇到先生真是我幸啊!来来来,我敬先生一杯。”
安西笑着和他碰了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