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九章想护子的马夫人(二十七)

“听娘的劝,太守家的千金也是花容月貌,她对你也是一往情深,娶了一举两得,你跟娘犟什么呢?”

“若你实在放不下那位祝家姑娘,娘做主给你纳进门,还不行吗?”

反正妾室,都是上不得台面的东西。

有她在一天,她就不会让那种门楣的女子入门。

祝家姑娘?

听墙角的笙歌,十分疑惑,如今的剧情君现在都开始自行造人拨乱反正,回归原剧情了吗?

祝英台显然不再是祝英台了,眼见着梁祝的故事即将无名亦无实,所以就冒出了一个新的祝家旁支姑娘。

一样的套路,一样的感情中有第三个人,一样的不被家中长辈所同意。

这是非得硬生生的延续和重复梁祝的千年悲剧吗?

没了太守之子马文才,便有了新的太守之女。

没了祝家小九祝英台,也有了祝家旁系女子。

唯一不同的是,两位郎君与一位姑娘的爱情纠葛,变为了两个小姐姐和一个男孩子的故事。

咳咳,看来梁山伯所有的执拗和不愚孝都用在了与祝家女的亲事上。

“祝家虽不是显赫之家,但玉儇的性子是绝不会委身做妾的,儿子也曾向她允诺,此生只她一人,绝不相负。”

“终身之事,不该成为交易。而儿子靠自己,亦可以走出一条路的。”

梁山伯没有松口,娶妻娶妻,必得是与自己心意相通的女子。

“什么路?一辈子碌碌无为做个九品县令吗?”

“太守抬爱,想要许嫁爱女,你应了就是,若是得罪了太守,无人举荐,你怕是连个县令都捞不着。”

“穷山恶水的县令,跟你我当初吃不饱穿不暖有什么区别,你怎么就这么死脑筋呢。”

梁母气的一挥手,杯子落地。

“母亲,儿子相信,吏治会一天好过一天的。”

“举荐本就多有不妥之处,国师高瞻远瞩,新帝又素有贤名,从善如流,朝堂之上寒门学子也崭露头角,如何就没有我出头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