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了华航的感谢之后,马宁也马不停蹄的行动了起来,直接去到了华航华南区总部,向他们表明了自己将大量采购华夏自主研发的四型航发。
马宁选择的这四个型号,是sy01到sy04的系列产品,它们因为出自同一个族系,很多零件都可以通用,这无疑降低了维护成本。
虽然说海盾现在风光无限,但是马宁也不可能凭空弄出来一架全是海盾零件组成的飞行器。
那样的话完全跟这个世界的工业脱节,等到飞行器运行一定时间后,光是维修任务量都够海盾忙的了。
所以,依托华夏现有工业基础,进行改进和优化,这才是马宁现在可以选择的最优道路。
华航的产品研发部主人何亚光一听马宁要这四型发动机,先是一阵疑惑,随后就是一脸的喜色。
这四型发动机目前的应用范围并不广泛,多是用于轻型航空器,诸如林地保护,景区观光之力的飞机上。
不过能用上这种手段的地方也并不是很多,因此,这四型航空器已经差不多快要停产了。
而马宁这一家伙报上了的数量,让何亚光直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那是上千台的订单量。
就这,还是先期订单。
也就是说这事儿谈到上前台的量以后,还没有完,后面还有!
面对这样的客户,别说这四型航发即将面临停产的情况,就算是真的已经停产了,何亚光也会直接把人员和机器重组一下,重启生产线的。
除了花大价钱预定了上千台航发之外,马宁还有很多的合作项目要跟华航的高层谈,这订单,充其量也就是热个身而已。
首先就是他的支线航空计划运营和调度方面的事情。
这个光靠海盾还确实做不来。
因为这涉及到的各种资源分配,非常的繁琐。
马宁准备以自己出飞机,让华航出面,帮自己物色一些合格的航运公司来做管理运营。
这件事儿,甚至可以直接交给华航下属的一些分公司来做。
利用一个成熟的体系,可以让自己的目标更加迅速的达成,马宁要的是影响力,所以高效才是关键。
至于挣钱什么的,还是排在第二位的!
关于这个业务的交流个部署,马宁整整花了半个月的时间,最终和华航达成了合作项目。
这么大的一个项目,华航自然没有理由给它推出去,所以就决定自己来做,把经营管理交给了下属的一个分公司。
这个分公司原本就是管理航空植保和救援的单位,现在正式要开启新的纪元,由公益性质,走向盈利性质。
马宁并不会去管那么多的事情,他带着盖亚,所有的合约都经过这丫头的严格审核,任何对海盾不利的条款都会被剔除。
最终达成的合作协议,海盾完全就是受益方。
至于华航为什么会一退再退,那自然是高层的那几个人念及马宁对华航的支持,再加上所有的利益都建立在马宁的项目可以成功开展的基础上。
跟华航达成了合约之后,马宁就返回塔斯岛了。
这个时候,塔斯岛上迎来了好多架次的货运飞机。
这些飞机都来自空舟集团,它们运来的东西,也是马宁允诺过要帮他们改装的飞机引擎。
看着那几十部引擎,马宁笑了,他看得出文森特的谨慎,只送来这几十台引擎让他改装,明显就是留了很大的余地,以防集中升级引发大范围灾难。
当然了,飞行器的相关改装,也确实要遵循小批量,分批次装备,等到各种环境下测试都正常之后,才能增大装备规模。
马宁将这几十部引擎全部装箱,通过中转区运往海底工厂进行升级。
至于陆上的工厂,则开始调整生产线组合,为接下来的反而飞机外壳和相关零部件生产做准备。
除了动员自己的工厂加工,对于一些普通的零部件,比如座椅内室之类的东西,则是通过向相关厂商采购。
马宁开建支线航空器的同时,也开始按照数据,进行大型地效飞行器的生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