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 白沟河之战(一)

二月初七,南军发兵。

既然已经不能依托城池和卫城阻挡燕军,野外决战自然成了唯一的选项,连续商议了几天之后,李景隆终于下了军令,除去德州囤积的大军,在真定等地驻扎的郭英、吴杰等将领各与他分兵三路,齐头并进,合击燕王兵马。

这次野外决战不比上次攻打北平,兵力多了,自然就该分兵发挥兵力碾压的优势,郭英等部都有了动作,李景隆自然也就点起大军一路出德州一路北上,为了壮大声势鼓舞士气,他也学起了燕王的法子,沿途宣传,六十万号称百万,浩浩荡荡地直奔白沟河。

按照惯例,大军开拔,总是有先锋的,而这次李景隆部的先锋,就是平安。

平安,原名平保儿,其父平定当年追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后随徐达攻打元大都时战死,而后平保儿被朱元璋收为义子,改名平安,承袭父职。

大概是跟随朱棣多年的原因,比起步卒,平安更擅用骑兵,所以这次南军先锋多是由骑兵组成,而且得益于南军出兵动作极快,只是二月十五,平安就率军星夜兼程抵达了白沟河,抢先燕军一步占据了先机。

前锋不过万余兵力,但也已经足够了,但抵达白沟河没有碰见燕军足迹的第一时间,平安就派探马游骑四散而出,往北探去,而他则是骑着马到了河边一处高坡之上,看着河水奔流神色不定。

按照军帐中数日的推演,这里是最好的迎击燕军的地方,不只是白沟河周遭都处在朝廷控制之下,最重要的是,这里有足够六十万大军施展开的战场。

白沟河并不算宽,但却是燕军南下的必经之路,大军要过桥,只有两处,一是上游的苏家桥,二就是南军眼前的杨桥,只要抢先占据这两个地方,就能占尽先机,除此之外,附近险峻的山地地形能极大阻碍燕军骑兵冲锋优势。

一旦李景隆不刚愎自用,南军中济济一堂的将领立刻就展现出了他们的价值,一些可笑的错误,南军不会再犯了。

抬头看了看天色,又心算了算时间,身后的大军要到此处,大概还要两天时间,而燕军...

“报!上游五十里苏家桥处发现燕军踪迹,数量极多,应是要宿营此处!”

斥候飞奔上了山坡,平安没想到心心念念的燕军居然就在自己眼皮子底下,算起来若是自己晚到一天,说不定就要在白沟河南边和燕军撞上,不由庆幸之余横眉冷喝:“本将知道了,再探!”

“是!”

一道身影走上了山坡:“你打算怎么办?”

平安回过头,看到的是瞿能那张狰狞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