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前夕

为什么在他们的嘴里,锦衣卫就像条狗一样,用得上的时候就扔个骨头,不管这条狗做了多少事,分了多少忧,一旦发现没有了存在的必要,就把狗关在屋里连露头都不让

凭什么?

让锦衣卫重回巅峰已经成了裴昔的一个执念,这么些年撑得很辛苦,但现在看来,一切都应该是值得的。

朝廷对燕王的戒心越来越重了连着三批来金陵奏事的燕王府使者都被不问青红皂白地下了昭狱,用锦衣卫骇人听闻的刑罚审出来对燕王府不利的证据,朝廷做事如此肆无忌惮,就算裴昔再融不进那三人和陛下的圈子,也能猜到朝廷下一步打算做什么。

燕王会是坐以待毙的人吗?看起来不是的。

齐泰的脚步声重重远去,身后昭狱里的惨叫声已经停了,想来这使者也和前几个一样没能撑下去,就是不知道锦衣卫刑讯司那几个上了年纪的老谍子是不是又在对着剥下来的人皮兴奋不已

裴昔看向北方,满眼都是那个极像自己当年的年轻人。

顾怀可不要让本官失望。

……

当齐泰赶到御书房的时候,方孝孺和黄子澄的争论已经进入白热化的阶段。

虽然同为辅政大臣,但两人的政见有所不同,有争论倒也正常,看见齐泰到来,黄子澄脸上隐现喜色,只是一个眼神,就懂了彼此的意思。

削藩一事,方孝孺的一贯主张都是润物无声,陛下年轻,花个几年的时间裁撤诸王护卫,再借些事情削爵妥善安置,这事儿不就成了?到时候周礼推行天下,内忧也解,可谓天下大同,何必如此心急,闹得这般难看?

反之黄子澄和齐泰的手笔就要激烈得多了,陛下确实年轻,但难道真要等上几年,坐看诸王做大?皇位隔代相传,本就容易横生枝节,再说他两上位靠的是什么?就是削藩的东风!真要慢慢做稳稳做花上几年,他两在朝廷的名声得成啥样?

截然不同的做事风格,完全相反的政治理念,让方孝孺和黄子澄彼此看不顺眼,但论起和陛下的关系,就算同为帝师,方孝孺也是要比黄子澄亲近得多的,所幸两人现在都是清贵官职,三人中唯一身居高位的兵部尚书齐泰是坚定的黄子澄党,这才让御书房里的争论没一边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