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么?
好麻烦。
已经八点二十一了,洗了也来不及吹。
但是太难看了。
也还好,光看脸就行了,谁会太去在意初次相识的人的发型。
只是来试课的家教,不知道能上成什么样,今天试完课下周都不一定再见,也没必要专门捯饬。
就算只上一次课也该留个好印象吧?
其实根本记不住,现在想想去年第一任家教第一天上门时的发型,只剩个笼统的圆瓢了……
吧啦吧啦。
在洗与不洗的纠结中,他岿然不动地吃完了半碗饺子,漱漱口扒拉扒拉头发,等着家教来上课。
陶灼家请家教的经验,在整个小区里认第二,没人敢认第一。
陶家的理科很好,陶灼的爷爷年轻时就是中学的数学老师,生下兄弟三个——陶灼老爸以及陶灼的老叔老姑,不论是做生意还是炒股,处处都彰显着逻辑与理性的门风。
到了陶灼这一代,他的三个堂兄妹,包括他亲哥哥陶臻,都在学业上将这份天赋继承了下来。
除了陶灼。
陶灼的脑子里像是天生忘了安装“数学”这根神经,从五年级开始接触一元一次方程,那神经病般的“鸡兔同笼”就成了他噩梦的开端。
初二升初三的暑假,陶灼拿着47分的数学卷子在全家面前严肃检讨,当时陶臻正好高考完,主动承担了给陶灼补习数学的责任,没坚持两天就放弃了。
“教不来,给我弟找家教吧,他一脑子黑心棉,我老想揍他。”陶臻摆摆手溜了。
陶灼气得半死,还不敢说话。
于是家里开始给他请家教,假期里每周三天,上学时每周一天,开始补数学。
但是家教也不是谁都能当的。
或者说,不是谁都能教得动陶灼那颗塞满黑心棉的脑子。
人才市场里自我推荐的大学生、邻居熟人介绍、邻居熟人介绍来的家教介绍别的家教……一开始老爸老妈还比较严谨,第一节 课要跟着陶灼试听一下,后来一家人都麻木了,陶灼自己听课自己体验,再自己决定合不合适留下。
到了初三上学期的期末考,他前前后后换了四个家教,满分120的数学卷子,考了个78。
老妈一脸愁云惨淡,老爸反倒看得比较开,对比了陶灼其他科目的总分,摁着他的脑袋晃了晃,说:“有进步,就是有点儿费劲,可能你真就是天生文科的脑子。”
“咱们家有一个脑子好的就行了,”陶臻指指自己,又一指陶灼,“陶小狗就负责轻轻松松啃老吃软饭。”
“你滚吧!”陶灼去跟他打架,被陶臻大笑着拍在墙上。
陶灼丝毫没有感受到亲情的温暖与家人的安慰,还被揍了一顿。
结果开学后,第四个家教要准备去实习,打个电话过来也不干了。老妈只得不知道从哪又给他找了新的家教。
就是马上要过来的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