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页

顾桓发完,正要关手机,没想到指尖一滑,竟是点进了对方的朋友圈。

没什么仅三天可见一个月可见的限制,两三下就能滑到头,更新次数不多,几乎都是和纪氏有关的新闻报道,顾桓粗略扫了一眼,在掠过某条标题看上去甚是格格不入的链接时,顿了一瞬。

顾桓点开,有些久远而熟悉的文章风格霎时扑面而来,不由一扬眉,诧异地把手机拿近——是他之前一直印象深刻的某个作者笔名,这个作者只在这家自媒体公众号上发过一次文章,但因为观点独特,言辞犀利又一针见血,故而给顾桓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这么久过去,没想到这个作者又发表了一篇,顾桓细细翻了几眼,随即拖到界面下方,习惯性地打了个赏。

做完这一切,顾桓就把手机搁置一旁,从书桌上抽出一本最近在看的《从0到1》,慢慢翻着。

孰料,没过一会儿,消息提示音再度响起。

【专业催稿】:顾哥,在?

顾桓漫不经心抬眸,朝屏幕上随意瞥了一眼,看到这个透着些许陌生的昵称时,有片刻疑惑,他拿起手机,点进俩人的聊天记录,这才从脑海里扒拉出之前的回忆。

顾桓合上书,腾出一只手打字:在。

【专业催稿】:顾哥,你最近有时间吗?想和你约个稿。

顾桓上大学时,偶尔会逛逛学校论坛,当时许多热衷自主创业的学生都会在上面发帖,寻求投资,顾桓闲着无事,就随意挑了几个看着顺眼的项目,要过对方账户信息以后,往里投了数笔资金。

本来只是无心为之的一些小钱,没想到其中一个校友极其执着,非要让顾桓留下联系方式表达感谢,后来又听说他是管理专业,就央着他在公众号上写了几篇相关时评,也就是刚才顾桓关注的那个作者发表文章的平台、公众号《臭皮匠集中营》的初期雏形。

顾桓当时的头像是一个手写的毛笔顾字,和这个校友也没透露过自己信息,对方就一直“顾哥顾哥“这样的叫他,而他自从去年毕业接手家里公司以后,工作越来越忙,这个号码已经很久没登陆,没想到一个打赏暴露了。

不过,回想起刚才看到的那篇文章,顾桓倒是有了些想法,想到这,他回了句:一周内给你。

【专业催稿】:好嘞,不过,顾哥你怎么换头像和昵称了?我差点儿没认出你。

【专业催稿】:说起来,这么久也一直也没能当面感谢你对我们的支持,最近我们在筹备一个新媒体人线下交流会,到时候顾哥赏光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