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父子嫌隙

崔明不像李皓,他对于新政改革的信心没那么足,也没有足够的魄力和手腕来应对可能发生的问题。</p>

对于具体的人选,第一个在他脑中出现的,就是提交这份计划的李皓,只是很快就被他剃掉了。</p>

一是因为忌惮,毕竟以李皓现如今的声望能力,如果再总揽军政大权,那他再想收回来,就很难办到。</p>

二是因为保护,臣子可以选择舍弃,但一个优秀的太子,却是不能轻易动的。</p>

崔明虽然对李皓有所忌惮,但在心里却也明白,这个儿子是承继大统的最佳人选。</p>

排除掉了李皓,崔明又在满朝臣子中开始寻觅,只是一时间还真想不到谁能兼具能力与忠诚。</p>

想不出人选的崔明,暂时就把这件事给搁置下来了。</p>

毕竟抛开李皓画的大饼,崔明认为现如今的宿国,已然算是发展到了一个顶峰。</p>

即使是稳定现状,他也做到了历代宿国国君未曾做到的功绩。</p>

而崔明的这一情况,很快也被李皓给探知到了。</p>

这情况相比李皓之前的种种预想,倒也不算坏,只是这并不符合李皓的利益。</p>

于是李皓再次主动求见崔明,借着询问如何应对调停之事,询问他对自己提交方案的意见。</p>

“父皇,如今褚、琰两国使者在都城已停驻多日,恐怕很难再拖延下去。</p>

不知父皇有没有看完我上奏的改革之法,是否应当依策而行。”</p>

崔明对李皓也不能明说反对的理由,便用起了拖延大法“朕这些日子公务繁忙,还没有时间看,具体的等日后再说。</p>

至于调停之事,朕认为还是以公平和顺为宜,不要有所偏私。”</p>

这话虽然没有明说,但实际上已经在否定李皓之前提出的策略了。</p>

而且崔明也没认为能瞒得过李皓,为了让李皓不反对,直接就想找个由头把李皓给支走。</p>

但李皓怎么可能轻易揭过,只是为了能够占据道义上的制高点,李皓不能表现得过于急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