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朝廷风向

李皓率部追击了十里,俘获俘虏、辎重无数,打赢了这一场关键的硬仗。</p>

但在事后的统计中,李皓麾下损失也不小,这场战略上的大胜,在双方伤亡比上,并没有太大差距。</p>

不过李皓也并不心疼,因为自这一战过后,祁军再想集结足够的兵力反击,所需的时间就很漫长了,李皓便有了一个充足的时间来消化胜利果实。</p>

所以之后李皓并没有继续进军</p>

,而是重新返回了平洲,开启了这里均田进程。</p>

另外李皓也需要在这里铺设义学,以此来应对未来需要大量治军、治政人才的问题。</p>

在李皓忙于祁国之事的时候,宿国内部也不太平。</p>

对于李皓自作主张开启的这场战事,朝中有不少人提出了异议。</p>

刚开始是说李皓穷兵黩武,会致宿国于险境,同时也容易引起安国和褚国的敌意。</p>

后面李皓接连大胜,连续夺取了数城之后,穷兵黩武的言论倒是消停了一会。</p>

毕竟祁国开疆拓土了,他们也能在这份蛋糕上,分上一杯羹。</p>

直到后面李皓均田的消息传来,他们见自己竟然得不到什么,立马就又是一股反对风潮的重新开始。</p>

顺带还给李皓扣上了私设朝廷、拉拢民心的帽子,同时褚国的国书,也给他们一个重要的砝码,请求崔明召李皓回都城。</p>

崔明对此有些犹豫,对于开疆拓土的功绩,他还是有些渴望的。</p>

虽然不是他主导的这场战事,但只要他坐在这个皇位上,那这位功劳天然就属于他。</p>

但同样的,他也不想让李皓的权势过大,进一步影响他的帝王权威。</p>

也正在他犹疑的时候,李皓一封请旨的奏疏,暂时让他稳定了想法。</p>

李皓的奏疏上,是说所占祁国诸城,需尽快纳入到宿国治下。</p>

之前战时,才临时以军法治理,现今局势逐渐平定,请求崔明派遣文官前往治理,督抚百姓。 </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