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官升九卿

想来只要新晋的那位良娣脑子灵光些,趁着这个机会在太子那好好刷刷好感,想来太子妃可能都等不到太子的子嗣出生,就得靠边站了。

后续时光荏冉,李皓在外辗转两地任了十年太守,不仅令治下物阜民丰,还顺带手的平了一场蜀中叛乱,也算是功绩斐然,被文帝重新召回都城任职。

当然了,能有这次机会,除了自身功绩之外,还有很大一方面是因为袁沛的致仕,和梁无忌的退居二线。

袁沛早年征战四方时本就有些隐忧,如今已然有些力不从心,便上书致仕给后辈让路。

而梁无忌的身体倒是没什么大问题,可现在文帝为了加强集权,逐渐将权力移交到尚书台,三公手中权力所剩无几,几成虚职。

因此他干脆便也主动让路,把李皓给重新调回都城,这样能得到的收益更大。

等李皓再次看到这雒阳城头,心中不免生起了无限感概,十年呐,自己终究还是回来了。

随后李皓先将曲冷君他们送回府里安置好,便递帖进宫拜见文帝。

这次文帝没让李皓等,很快就把李皓给召了进去,然后李皓第一时间便注意到文帝是真的老了,两边的鬓角都已变得花白。

而站在一旁的太子看着也是愈发沉稳,只有霍不疑是真的看着变化不大。

将情况环视一周后,李皓已经走到殿上向文帝施了拜礼。

文帝让李皓起身后说道:“自你当年离开都城,朕有十几年没见到你了,今日一见看着无甚变化,看来在任上没吃什么苦头嘛?”

李皓闻言回道:“这都得多谢陛下爱护,益州乃天府之土,蜀郡又是益州中心,臣去那里任职确实没遭什么罪!”

文帝笑道:“那倒是没错,不过你也没辜负朕的一番苦心,将蜀郡和广汉郡治理的物阜民丰、路不拾遗。

要知道这些年,益州刺史每年的奏报对你都是赞不绝口,言必称你为国之干城。”

李皓回道:“这是刺史大人过于谬赞了,我也只是做了自己的本分而已。”

太子听到这话,也是说道:“子仰,你这就过谦了,若是人人都能像你这般把本分做到,天下就真的一片祥和了。”

面对这连番夸奖,李皓最后也就给默认下来了,毕竟适当谦虚下就行,太谦虚就有些假了。

等这波夸奖结束之后,文帝又对李皓说道:“此次召你入都城,朕打算任你为大司农,位列九卿,帮朕把财政税赋给抓一抓,能不能办到。”

李皓当即回道:“陛下有命,臣自然会竭尽全力,定要完成陛下托付的重任。”

“这就好,你办事朕还是放心的。”文帝闻言甚是高兴,随后又吩咐道:“不过你这刚刚回到都城,朕也不让你立即上任,就放你几日休沐。

待诏令下达之后,你直接去东宫找太子,之后具体事务你便和太子对接便是。”

李皓闻言领命,随即文帝便说自己累了,就让李皓、太子和霍不疑一起下去了。

离开了文帝眼前,太子明显就松弛了不少,对着李皓说道:“之前让你去州郡任职,孤本打算过个两年便把你召回来了,结果父皇说你在蜀郡刚有起色,不好擅动。

就让孤再等等,谁知道这一等便等了十几年,不过从结果来看,孤这十几年等的很值。”

说完停顿了下,轻轻拍了拍李皓肩膀,才又说道:“过两日记得先来东宫一趟,和孤讲讲你在外这十几年间发生的事?”

李皓闻言回道:“是,等家中安顿好了,我便东宫求见。”

太子点了点头,说道:“好,那就这么说定了,我现在先回东宫处理其他事情了。”

随后便招呼霍不疑一起回去,结果霍不疑说道:“太子殿下先走吧,我再送送子仰,等把他送出宫门就过去。”

太子闻言也没说什么,毕竟李皓和霍不疑本来就有些交情,既然霍不疑想送便送吧,于是便先行离开了。

等人走远之后,李皓和霍不疑便继续向宫门走去,边走李皓边祝贺道:“还没恭喜子成,听说你小儿子的满岁酒刚摆完,我这也是回来晚了,没来得及赶上,等过两日我去你府上拜访,把贺礼给你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