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等待封赏

李皓说道:“准备自然是要准备的,只是太子如今最大的优势便是仁厚之名,强令弟弟们离开都城可不是什么好名声,至少不能在陛下那里留下苛待弟弟的印象。

因此这事不能和太子沾边,霍不疑是自己身份特殊,其他人可不行。”

袁慎微微点头,对此便是认同,随即李皓便又说道:“我听说五皇子不是一直闹腾的,想要到封国去潇洒嘛,让人暗中去鼓动五皇子,这事让他去提是最好的。”

袁慎回道:“这个办法好,那这事我来安排,保证让五皇子知道,外面是如何的天高海阔。”

对于袁慎的能力,李皓并没有任何怀疑,而且李皓后续能在都城的时间只怕也不多,也只能交给袁慎来办。

之后几日,李皓便来往于军营和东宫之间,一边协助吴汉处理军务,一边在太子那刷刷存在感。

不过慢慢的,就更倾向于军营这边了,毕竟有凌不疑在东宫,李皓也没多少需要实际插手的。

反而是军营这边,李皓和吴汉定下了策略,青州这里主要便交给李皓处理,只有李皓处理不了,吴汉再进入。

毕竟李皓也怕吴汉进了青州乱来,到时要是误伤了袁家就不好了,还是自己主动出头平息事件的好。

至于随行兵马,李皓也没多要,只是让吴汉调了屯骑校尉部兵马跟随即可。

等到了具体出征的日子,众人先统一跟随太子一同进入兖州,然后在陈留郡停下,由霍不疑统兵护卫。

李皓则屯骑校尉部继续出发,前往青州治所临淄青州牧汇合,然后再行征缴叛匪之事。

至于吴汉则是统兵主力前往冀州,打算先平定那里的叛匪,然后再挥师进幽州。

徐州这里则是交给了太子,毕竟相对这四州而言,徐州情况在袁沛的治理下是最好的,就留着给太子练手了。

反正有凌不疑在,也不至于出什么大的差错,大不了就慢一些,等吴汉或者李皓腾出手来,也能回来再帮忙。

不过等李皓到了青州之后,也并没有第一时间就闹出什么大动静来,只是先找青州牧调了些郡兵,再配合袁家部曲的力量,将胶东地区袁家的根据地给清扫干净。

随即便减慢了动作,因为李皓在等吴汉的动静,毕竟这事的根源在豪强世家,可李皓又不可能真对青州的豪强世家下死手。

因此杀鸡儆猴的事情就只有让吴汉来做了,等震慑住了青州这帮豪强世家,让他们意识到文帝之前说的政策不是虚言,打破他们的幻想。

到时李皓再出面约见这帮人谈话就容易多了,抛出来几家不听劝的处置了,再将那些无法控制的乱匪解决,青州便算是平定了。

而这一点,兖州那边也会是这么处理,太子和霍不疑也不会去担这得罪人的事。

当然,吴汉自己也是心知肚明,不过他自己也是愿意的,反正他的名声已经坏透了,还不如一门心思的抱着文帝的大腿。

现在也能帮着储君背骂名,怎么样三代人的富贵是保住了。

在这种情况下,吴汉也没有让霍不疑和李皓多等,很快便拿下冀州的几个豪族,通报到了兖州和都城。

随即将这几家举族迁徙至扬州南部的诏令就下来了,等这帮人一被押走,顿时就让那帮闹事的知道了文帝这次是认真的。

李皓和霍不疑抓住时机,便开始要动手了,一边约谈各地豪强世家,一边强行镇压那些还准备负隅顽抗的。

开始那些冥顽不灵的还有挺多,但随着被迁徙的家族越来越多,很快他们也就明白了形势,纷纷选择了配合朝廷。

随即度田令在这四州便又开始了推行,最终历经了快一年时间,使十三州的田亩、户籍都有了更为详尽的数据,也让朝廷的税赋得到了极大的增长。

其他地方不说,单李皓了解的青州、徐州、豫州这三州之地,一年的税赋基本都涨了有近三分之一。

从这可以想象到,在此之前是有多少田亩百姓,被地方上的豪强世家给瞒报下来了。

当然就算是现在,李皓也能肯定,地方上肯定还有欺瞒,只不过水至清则无鱼,想来文帝自己也不会太过深究。

诸事妥当,这次派出的兵马便统一返回兖州的总理大营,然后随太子一起返回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