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平淡中母爱

李皓闻言便向文帝告退,而出宫之后李皓直接便去了曲府,把自己领有了新的活计给曲太公和曲冷君说了一声,重点说明下自己这段时间估计是没什么空来拜访了。

曲冷君对此自然没什么意见,毕竟李皓与她相处时间还不是太长,这感情还没完全培养出来,所以只是关心了几句,便没再言语。

反倒是曲太公比较积极,特意把李皓留了下来,和李皓仔细介绍了下现任少府卿丁恭和尚方令王方的生平。

只见曲太公说道:“现任少府卿丁恭是兖州山阳郡人,此人习公羊严氏春秋,为当世大儒,你去少府之后切不可冒犯与他。

当然你只要做好份内之事就不用太过担心,毕竟同在兖州,他与我家素有来往,自不会刻意为难于你。

至于现任的尚方令王平,此人是宫中宦官,倒是与我们无甚交情,不过看在袁、曲两家的面上,他也不至于为难你。

只是你需记住,不论他的态度如何,你都不要与他交往过密,毕竟内外勾连容易引人猜忌。”

李皓回道:“您放心便是,此事我明白该如何去做。”

得到了曲太公的指点,李皓对于要如何去和这两位临时上司相处,也就有了底。

次日一早李皓便先行赶往少府,少府卿丁恭对于李皓的到来确实表示了善意,特意留李皓说了几句话。

虽然这话都是没啥营养的,但至少表明了态度,可能也是因为这点,反正后来李皓去见尚方令王平时,他对李皓也是相当欢迎。

直接说道:“昨日从陛下那里知道袁议郎前来,可是让我高兴极了。

毕竟上次攻城器械制造之事,还全赖您的鼎力相助,否则我手下那些人也不会如此容易的学会,为此我还得了陛下的夸赞,这还得多谢您呢!”

李皓闻言,连忙回道:“尚方令太客气了,这本就是我应该做的,何须致谢。

这次陛下让我来尚方令协助于您,可我原先对少府的职务并无多少了解,只希望您不要嫌弃我碍事才好。”

王平回道:“袁议郎这话太过谦虚了,我们尚方令说到底也就是做军械的衙门,就以您调教手下匠人的本事,做这些不还是得心应手的很嘛。”

李皓闻言一笑,随后又与王平互相夸奖了一会,随后正好有人前来找王平汇报,李皓便提议道:“您这边有正事的话,就先忙,我就不打扰您了。

还请您派个人带我去各处匠坊看看,毕竟陛下既然让我来了,不管这是有用没用的,总归是得用心办事的。”

王平听后便招来一人,让他带着李皓到少府下辖的几处武库、匠坊看了看,说实话,看过之后李皓心里还是有所感慨的。

原先教授制作攻城器械之时,李皓并没有亲自来,而是将手下那些部曲派遣来一对一教授,所以当时对少府情况,李皓并不清楚。

但这次看下来,李皓发觉如今这少府的军械制作能力不说比大宋吧,恐怕连先秦都有所退步,这种退步不是说制造工艺,而是在标准化上的退步。

李皓是见过先秦时期留下来的军械的,其中以弓弩为例,它的弩机、弩臂基本都是能做到零件互换的,也就是说一旦有弓弩损坏,那么很快就能找到相应部件装上从而继续使用。

但如今少府的工坊,却达不到这个标准了,这其中除了技术标准的流失,恐怕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监管失利,令工匠们生出了怠慢之心,所以对待有些事情严刑峻法也是一件好事。

不过李皓并没有第一时间就要求整改,首先李皓要去试探一下王平的态度,要是这事他不愿意来做,或者是抱有其他什么心思,那李皓就也不会动。

因为李皓如今只是过来这里几天帮忙,而且后续几年也不会在都城常驻,没有必要为此来得罪人,尤其是宫中的宦官。

于是李皓有一天找到机会,借故和王平说起了标准化作业的事,并以自家工匠团队为例,说起了其中好处。

王平闻言,也是感慨道:“确实如此,在你家匠人来讲授打造器械之时,我也在一旁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