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编写新教材

此事可能还需要小公爷多多劳烦,希望小公爷不要见怪。”

但显然齐衡对此是不太买账的,直接说道:“盐铁司事物繁忙,难道谏院事物就不繁忙吗?

李大人有事要忙,我难道就没事要办,为皇子讲课是官家给的职责,李大人若是觉得有问题,不妨去找官家求个恩典。”

听了这话,李皓还真是不由感觉,这才多久不见,没想到齐衡倒是也变的牙尖嘴利的了。

不过李皓没接话,于是齐衡就直接分配了任务,反正按照时间分配,两人各自把时间定好。

对于这个李皓也没有什么意见,反正正常启蒙读物就那些,李皓就让齐衡来教算了。

至于自己,李皓打算整点花活,比如把三字经给提前弄出来。

毕竟在三百千中,李皓还是觉得三字经才是启蒙的最佳读物,而且正好现在不忙,李皓还能凭这个再涨一涨文名。

不过后世流传的版本是经过不断补充的,里面增加了不少宋代之后的人物典故,这些就需要李皓进行调整,然后才能拿出来。

于是接下来几天,李皓一回府便躲在书房里面整理三字经,紧赶慢赶才好不容易在上课之前搞定。

当然李皓也不能直接就拿去给赵宗汉上课,而是先行交到了赵祯手里,让他来过目一遍,确认没有问题才行。

而对于这本三字经,赵祯在看过之后,评价很好。

说道:“看来朕将皇子交给你来教导,是用对了人。

在这件事上,你也是用了心的。

这本三字经取材广泛,其中包含了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内容,“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

而在内涵丰富的同时又能做到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倒是比现有孩童启蒙的文章要好上不少。

想来你能写出这书,应该不是临时起意吧。”

李皓听后回道:“回禀官家,臣自小也是勤学苦读,深知其中之苦。

所以一直以来便有重编一本启蒙读物的想法,这书上内容有不少是臣原先就写好的。

这次正好官家让臣来教小皇子读书,于是臣便特意花了些时间,将这本三字经给整理了出来。”

对于李皓的这番解释,赵祯还是相信的,因为这样才合理嘛。

要这真是李皓花几天时间就能想出来的,那才让人感到奇怪呢。

而且赵祯越翻这本书越觉得是写的真好,当然不是说三字经就真的比那些大家之作好。

但若是用来给孩童启蒙,那这本书赵祯认为是优于现在蒙学读物的。

于是又说道:“那皇子那边,卿家便直接来教述这篇三字经便好。

另外朕还打算将这本三字经,下发到蒙学之中,给天下的蒙童启蒙之用,不知卿家可有何意见。”

对于把三字经发散天下,不正是李皓想要达成的目的吗,对此李皓能有什么意见。

自然是一口答应下来,并说道:“这是臣的荣幸,只希望这本三字经能让蒙童多多启蒙开智,为朝廷补充更多的有用之材。”

对于这话,赵祯自然是喜欢听的,为了奖赏李皓献书有功,赵祯又给了李皓不少赏赐。

不过可惜这些赏赐都是物质方面的,也就是赏了些田庄铺面和一些浮财,并没有给李皓升官。

这就让李皓有些遗憾了,要知道自从当初清查盐税回来,到现在也有大半年过去了,自己这位置都还没动过。

相比原先的升官的速度,那真是有些失去耐心了。

不过转念想到其他人,他们都是正常三年才能有一次升迁机会。

而自己这三年多的时间就从从六品升到了正四品,跨过了五个台阶,这么一想,自己似乎好像是应该要知足了。

这么一想,心里顿时舒服多了,于是便带着赵祯赏赐的东西出宫回府。

接下来的日子,李皓便算是回归了正常,不是在盐铁司,就是在宫里面给赵宗汉讲课,然后时不时还和赵策英一起吃顿酒。

而顾廷烨这边也处理好了顾廷煜的丧事,但是顾偃开的身体经过这一番打击却也是大不如前。

于是顾廷烨和明兰的婚事便被摆在眼前,不能在拖下去了。

当然顾偃开也是这么想的,他也想亲眼看见顾廷烨能早日成亲生子,所以便把两人的婚期重新订在了三个月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