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招招手:“胤禩,来。”
八贝勒往前靠了几步,腹部几乎紧贴御案。这个距离对他来说并不陌生,他给康熙诊脉的时候也是这个距离。
老爷子仔细地上下打量他,然后笑道:“朕看你少年意气又快活的样子,倒是难得。你几个哥哥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可比你恭谦多了。”
八爷皱了皱鼻子:“皇阿玛的意思,是夸儿臣呢,还是责备儿臣呢?”
“哈。”老爷子往椅背上一靠,“你自个儿想去吧。”
皇帝爹今天奇奇怪怪的。八贝勒后退两步拎起他的宝贝小药箱:“那儿臣告退了?”
“去吧去吧。”康熙帝已经拿起了下一本奏折,头也不抬地说。不过这本奏折似乎也不是老爷子喜欢的,他看了两行就扔地上,又取了再下一本,看了一眼,也扫地上了。
八贝勒脚步顿了顿,似乎今天他爹看到的奏折有效性不高,那他也许可以把印书的事情顺便说了:“皇阿玛,儿子昨天去大兴县和宛平县转了转,发现《牛痘法》的售价五倍于城中,当地的养牛之家负担不起。”
康熙手上的奏折是真没什么正事,因为老爷子闻言就把头抬了起来。“京里的《牛痘法》不都是你自家书局印的吗?为了讨好你这个主家,难保不会亏本售卖。京外是小作坊翻印,要牟利,价格自然水涨船高。”
有时候八爷不得不佩服,他皇帝爹对京中情报和人情世故的把握简直绝了。“您是这个。”他竖起大拇指,“儿臣还什么都没说呢。”
在康熙的性格中,好为人师觉得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朕继位以来也修了这么多书了,都是武英殿刻版印制,对于印书的成本也有所了解。”老爷子捋了捋胡须,言语间颇有些得意,“你那《牛痘法》是为了教导百姓制苗、种痘而写,那便不能走高价孤本的路子,效仿民间所用《黄历》的泥活字印刷才能将成本降下来。然而泥活字是不同工匠所刻,大小不一、浓淡参差、字体也不美观,错字更是常有。而你又觉得医术性命相关,严令翻印不得有谬误,重者论罪,就逼得底下人花大力气用好木材去雕版,书价怎么能下来呢?这还没说你那插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