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二十六岁的夏天

农历五月,京城开始朝着盛夏迈进,而五台山的春色还在迟迟留恋人间。金色屋顶的殿宇间香火缭绕,帝王邀请四方高僧大德谈经论道。鲜少有人知道,掩藏在这繁华景象之下,是将会影响雪域高原命运的暗潮涌动。

后世人来看这一年的五台山之行,往往难以意识到当时藏区各方势力的紧张。康熙年间的夺嫡故事太过耀眼,而拉开了大戏序幕的“十五阿哥被拐事件”也恰好发生在这一年的五台山。朝野震惊,联系此后的种种,就好像帝王突然摆驾五台山,也是围绕着储位斗争的一个阴谋,而不是出于对西藏政局的考虑一般。

事情突发在五月二十八,也就是圣驾抵达五台山的第四天。

彼时从青海送到御前的都不是什么好消息:

“押解(达喇嘛)队伍路经哲蚌寺山下,遇武僧截杀,迎伪佛入寺。汗廷增派人手围寺,伪佛始出。”哲蚌寺乃是黄教第一大寺庙,在拉萨郊区,房舍漫山遍野。哲蚌寺僧人自发营救达喇嘛,民心向背可见一斑。虽然青海的文书中已经竭力掩饰,但康熙还是从中读出了不妙的意味。

“班喇嘛急发三道文书与朝廷,求为达喇嘛留得一命。并已动身东行,若朝廷允许,他将于七月底抵达五台山。”班喇嘛对弟子的维护态度十分明显,那么康熙想要废一个典型立一个典型的打算也就有些站不住脚了。

“押解队伍行到何处了?”帝王开口询问道,显然在大门紧闭的大雄宝殿中,压根儿不是人们以为的那样正在诵唱梵音,而是□□裸的交涉。

报信的青海喇嘛满脸风霜。“信鸽辗转来报,还在青海湖。”

康熙阴沉的目光从报信喇嘛身上扫过,若非这些人带来的情报描述明显偏向蒙古人,让他作出了达喇嘛因为行为荒诞已经失去民心的误判,事情也不会发展到这一步。一个在藏区广受拥护的活佛,被不明不白地囚禁在京中,真是杀也不是,放了也不是。如果不是这些喇嘛中的狗腿子这些年还算好用,而正常的朝廷官员在藏区难以施展,康熙早就发作出来降罪这些报信喇嘛了。

而报信喇嘛们也意识到了事情不妙。他们大多是青海人,在蒙古汗廷的统治下长大,跟清朝亲善,对于藏人的活佛,天然就带了些有色眼镜。他们自然是在描述中夹带了私货,但没有想到私货的后果会如此难以收拾。

“仆等再去催催。”不等帝王催促,报信喇嘛们就自动提出了加班申请,做到了急boss所急。“是不是又有刁民闹事,故意拖延?真是岂有此理。待天可汗旨意一到,他们立刻将伪佛送来。”

康熙颔首,看这些报信喇嘛满头大汗地跑出去分派工作,嘲讽地想着五台山的阴凉都阻挡不了他们身体上提前到来的夏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