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刊一方面可以宣传剧院,一方面也可以提高观众对剧院的粘性,现者剧院受场地限制目前只能在汉口演出,但现者剧院的院刊却可以发行到周边很多地方,等大好群众基础,过几年去其他城市开分院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最后的月刊我打算做一本严肃一些的刊物。”谢颜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一个民族一个时代不仅需要娱乐化的引导,也需要足够严肃认真的发声者。
“招收专业的合适的编辑,向有思想有社会地位的学者约稿,每月刊登国内外大事和不同名家的看法,让大众有更多机会了解自己所处的时代,明白自己是谁、应该干什么、需要干什么,知晓一切不幸的源头是什么……只有足够多的人完成自我觉醒,我们这个时代才可以越来越好。”
温珩静静看着谢颜的计划,他已经可以想象这三本刊物成功办出来后,会对汉口甚至对这个时代造成多么深远的影响。
尽管已经惊艳了无数次,但每次对方提出新的想法时,温珩依旧会叹为观止,这或许正是他永远不可能将心神从怀中之人身上移开的原因。
——你永远不知道他还有多少让人惊奇的东西。
温珩低头问谢颜:“你的这些报纸和刊物找好编辑和印厂了吗?”
“已经初步敲定了几个人。”谢颜道,“是安小姐的朋友们,我之前在去新式学校招生监考的时候见过他们,收到我的邀请后,他们都很感兴趣欣然同意了。”
谢颜所说的人正是那天在新式学校外见过的管成、罗道、丁海三人。
其中罗道擅长外文,而且有很多保持联系的外国同学,可以负责对接国外时事;管成是新式小学校长,与文人圈子交集最大,约稿事宜给他负责再合适不过;至于丁海,这位人才虽然专业是数学,但思维缜密性格开朗,灵机应变能力极强,出版社初建他这样的角色也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