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农具改革,丈量土地!

项燕便科普道。

说来好像自从来了金陵,就天天在给人科普。

又是谈历史,又是谈律法的。

没想到现在还科普起农具来了。

这个时代的人知识水平还是偏低啊。

没有互联网的社会,知识传播的难度,以及信息获取的难度还是太大了。

“话说上古社会,先民尚未学会种植业的时候,只能依靠狩猎维持生活。”

“在黄帝建立华夏部落联盟后,才教会大家按【时播百谷草木,淳化鸟兽虫蛾,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

“一刚开始的奴隶社会时期,大家用来耕种的工具叫做耜与耒,这两种工具都是用来挖地松土的,《豳风·七月》记载:“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

“不过,这两种木制的农具,对于那种土质较硬的区域,便显得无能为力,所以,商周时期的人,聚集地通常选择在平原开阔地带或者靠近河流的区域,好方便种植。”

“而我现在手里这种工具,就是针对耜与耒只能耕作一些土质柔软的区域这一缺点,而设计改进出的一款可以针对各种环境的工具——曲辕犁。”

“这是一种想法特别有特点的改进,思路上有着许多妙处。”

“只不过可惜受限于时代背景,想法又带上了一点僵化。”

“明明有的地方还能做一点改进。”

“就比如犁地的这个尖端,要是再做个铁制破土部件装上去,效率就能再提升很大一段。”

项燕滔滔不绝地在那讲着,项玉月却仿佛在听天书。

终于像是上数学课的差生般,听着听着困意上来了,赶紧岔开话题,把谈话往其他的方向引过去。

“对了对了,那个设立公田的事,你接下来打算怎么做?”

意犹未尽的项燕不满地看了一眼项玉月,大有一种朽木不可雕也的意味在里面。但还是顺从地转移了话题。

“设立公田的事还有些前期准备工作要做,一时还推行不开。”

“哦。”项玉月问道,“还有什么准备没做?”

项燕便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