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是娘来县里看她的时候,无意间说出来的,尹素云感觉麻木了。
她现在只想好好学医术,有机会的话,报答吴大夫、周哥哥和陈伯的恩情,祝大少爷嘛,勉强算一个。
尹具奇也是这般想法,他想养活自己和妹妹,那笔医药费是压在他身上的一块石头,他知道这份恩情不该妹妹来还。
祝文乐回家第一天,家里就办了宴,外祖家和舅舅舅母们,有空的都来了,再算上祝家的叔叔们,他的同窗和老师,硬是凑出五大桌子。
十三岁的秀才,祝家其余人的态度到还好,本家那里出了个进士,虽然关系远了些,但有了这个先例,虽然激动,但也在常理之中。
反而是郑家的反响最为热烈,他们郑家经商好几代了,可以科考了,结果别说功名了,就连一个会读书的也没有。
现在出现一个读书人,虽然不是自家的,但也算半个,能不稀奇嘛!
庆朝的商籍是可以走仕途的,不过要三代以后,而且在出现读书人之后,家里其余人不能再经商。
不过这限制的是直系亲属,要是叔伯之类,已经分家了的,倒也无碍。
但这么多年来,郑家就没因为这个分家过,只能说,郑家人的脑子里没有读书这根弦。
祝文乐来回几头忙活,等到宴会结束后,嘴巴都说干了。
前世他一回来就病倒了,根本没经历过这种大阵仗,算是痛并快乐着吧!
第三日,所有人回到了私塾,就算已经成为秀才了,他们也还需要继续读书呢!
而且先生如此要求,一定有什么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