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然,他的眼中哪还有我等啊!”
看着何文渊退走,朱棣立即便将名单扔到了一旁。
其实于谦也没骂错,京察就是这样的,你指望这帮同气连枝的人去自己弹劾自己,根本就是不现实的。
但这九十二个人,已经是给朱棣送了一份大礼。
朱棣不是要用京察拿下多少高官,也不是要清退多少人,只是借着这个口吻,给招募新人找一个口实。
既然是京察,那就多多少少一定要清退一部分官员,无论两个还是九十二个,不开列名单是不行的。
哪怕最后只清退了一个人,朱棣也可以在京察之后,以开恩科的名义,再招二十个上来。
这二十个人,就是朱棣要组成新朝廷班子的人选。
这次清退了九十二个,也就是说,恩科可以多招一些,然后再从民间挑一些补上来,因为这九十二个空职是一定要补上的。
朱棣将名单放到一边,根本没看。
因为这九十二个人都是内定的,都是弃子,保谁、留谁都意义不大,没什么屁用,纠结这九十二个人纯属浪费功夫。
对于京察结果上各级官员自保的事情,朱棣懒得去管,也管不过来。
但是接下来填补这九十二个空位子的事情,朱棣的眼睛里却是不会揉沙子的,每一个人选都必须是亲自挑选的。
这九十二个新人,就是朱棣插到陈腐朝堂中的一把尖刀,直接往把大明官场的心窝子里插。
朱棣要利用这九十二个人,开枝散叶,慢慢替换掉整个官员体系,把整个大明官场更新一遍。
自己老爹力行整治贪腐,搞了一辈子,朱棣上一世也杀了半辈子,杀掉了不知道多少贪官污吏。
可是呢?
贪官污吏是杀之不绝的,只要做官的是“人”,这种黑暗的问题就不可能杜绝干净,朱棣既然重生了,能做的就只是把大明官场筛一遍。
在这一世在位的期间,继续力行整治贪腐。
过了一会儿,朱棣将名单交给汪直,说道:“你去一趟内阁,告诉朕的大学士们,只要他们没意见,这份名单可以昭告天下了。”
汪直也愣住了。
这不像是这位爷历来的性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