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贵嫔发现了宝娘,她隐隐约约听说,皇后想充实内宫。这杨太傅嫡次女若是进宫,怕是就有高位,岂不是劲敌。
刘贵嫔拉着宝娘的手一通夸赞,“小娘子长的真排场,听说又读书识字,可把我比下去了。”
谢贤妃打趣,“你可别吓着人家,以为人家都跟你似的脸皮厚。”
刘贵嫔开玩笑,“我见到这样好的小娘子,多说两句怎么了。娘娘难道不喜欢?”
谢贤妃眼神闪了闪,“你既然喜欢,多赐些好东西才是正理。”
刘贵嫔放开宝娘的手,“娘娘也太抬举我了,我能有什么好东西。我的东西都是圣上给的,我自己可是个穷鬼。”
众人都笑了起来。
严皇后对宝娘招手,宝娘走了过去,仔细问了问她,几岁了,读了什么书,平日在家里都做什么。
宝娘认真回答,眼帘一直垂着。
等严皇后问完了,她把宝娘拉倒李太后身边,“母后看看,杨二娘子多体面。”
宝娘微微抬起了眼帘,给李太后行礼。李太后也温和地问了宝娘几句话,又打发她到一边去了。
想看热闹的人都偃旗息鼓了。
拜过了年,众人都该走了。临行前,宝娘偷偷往上看了一眼,正好和李太后四目相对。李太后对着她微微一笑,宝娘也笑,还微微屈膝行礼。
等众人都走了,李太后坐在那里喝茶。
“琼枝,那孩子怕是知道了。”
琼枝姑姑点头,“看着像,倒是个懂事的好好子,没有露馅。”
李太后抚摸着茶盏,“是个可怜的孩子。”
琼枝问她,“娘娘,后面要怎么办?”
李太后继续摸茶盏,“该急的也不是我们。”
确实,景仁帝查到了寿康宫之后,收了手。他掉转头去查宫里的后妃,头一个,就是严皇后,然后是谢贤妃和张淑妃。
严家知道的内幕多,又有皇长子,景仁帝第一个起疑心。
这些日子,他有些冷落严皇后。除了初一十五,从来不去皇后宫中,谢贤妃和张淑妃那里他去的也少了。刘贵嫔虽然得宠,但一向不识大体。
景仁帝时常招几个低等嫔妃去侍寝,高位嫔妃们集体失宠。
除了这,年前,景仁帝发落了一批官员,多少都和几个后妃有关系。他明晃晃地告诉众人,他对后妃们的不满意。特别是严皇后,宫里流言那么厉害,她是后宫之主,一个失职之罪跑不了。
严皇后有些急了,她只是有些怀疑,还没来得及动手脚呢,谁晓得谣言就满天飞了。她甚至怀疑是宫里哪个妃子知道了什么,先她一步动手脚,栽赃到她头上。
如今太子未立,圣上厌弃了她,可要怎么办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