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微微拧着眉,犹豫道:“你不想随我们去新州?想留在京都与表哥们一起读书?”
宁林点头:“二毛不是说大表哥想要明年参加院试吗?二舅母和二舅舅,也觉得二表哥年岁也到了,可以回乡试一试,所以,儿子也想去试试。”
王氏一噎:“考试与年岁有何关系?”
她那两位侄子,今年都十五了,翻过年也十六了。
且因为大哥一家人,住在县城,两年前大侄子,就已经过了县试和府试,后来的院试差点火侯,不过十三岁的童生已经很了不起了。
大侄子倒是没有一蹶不振,反而更好勤奋好学。
再加上,这两年多来,宁少源一直在老家。
反倒是,把大侄子和三侄子的学问抓得特别好,这两个孩子,明年要去再考,不敢说十成十,起码七八分成算是有的,尤其是老大,只差院试了,胜算更大。
至于二侄子,王氏也知道,这孩子刻苦。
且受到父母的影响,一心想要入朝为官,替祖上争光。
再加上,大房和二房一直在暗暗较着劲儿。
所以,知道老大家的两个孩子要考试,他们必定会试练一番。
可宁林的年纪实在太小。
宁林道:“娘,明年我就十一了,该下场试试了,考不考得上,我都能接受,再说了,我总不能一直生活在您与父母的羽翼之下吧!”
“而且,我也才十一,有的是机会,再者这次与三位表哥一起下场,自己什么样儿,也好有个准备,指不定我运气好就真的中呢?”
王氏抚额,“那你更该与我们一道去新州,那边有你爹,专心盯着你,肯定比在京都的先生教得好。”
宁林不置可否,铁了心要留下来,“娘,爹以前能盯着咱们学习,那是因为他并不是一方主官,今时不同往日,他若忙起来哪里顾得上我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