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项,胥吏们需要进行吏试,吏试上等才可以入职,也就是说取消了胥吏世袭制。
而且每三年胥吏考课一次,连续三次都是上等的话,可以酌情让一名子嗣参加科举,如果连续六次都是上等,并且功绩卓越的话,可晋升为低品官员。
离开吏职十年后,子嗣可脱离吏籍,参加科举。
对于这件事,朝廷考虑许久,有不少官员觉得官吏不该一体,官就是官、吏就是吏,如何能让胥吏成为官员呢?
所以唐林举出古时不少由吏当官的名臣,并问:“乾朝之前,官吏尚未分离,由吏为官者甚多,袁公、成相比比皆是,汝之意是觉他们不配?”
袁公、成相都是武朝的一代名臣,受人尊重,自然无人敢说不对。
胥吏们知道此事后,又喜又悲,特别是一些皂吏,以前在衙门当胥吏的条件极低,只要被长官看上就行。
现在的要求提高了不少,要能写会算,至少要有一技在身的。
现在胥吏的门槛高了,他们自然不适,但与此同时,胥吏不再是一条前程尽无的路了,反而只要自己做的好,不管是子嗣还是自身都有晋升的地方。
有了这个大饼在,胥吏们都很安分,积极性都提高了许多。
不过与此同时也有一批贪污受贿的胥吏被罢免了,由此大宁朝的胥吏进入了一个比较良性的循环,不再是一潭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