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家,宁朝的国律总共有六部,其中《宁朝国律》是最重要的,里面包含所有律法。之后是《吏律》《民律》《商律》《刑律》等等,都是《国律》的延伸,刚刚诸位说的,应该是被包含在里面的。”
“比如市舶司关税的律法,应该放在《商律》里。”唐林指了指《商律》下面的市舶司,并写了填补两字。
“像是主仆律,应该是在《民律》里面,包含着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兵丁律应是在……”唐林总结,随后问了一句:“还有别的吗?”
“没了,应该是这些了,要是还有,等想到了再加吧!”赵尚书说道。
“律法不是你想加就能加的,至少得过个两三年。”工部王尚书说道。
“要定的律法已经确定了,但是何人主持修订?又要如何修订?这事,还得由诸卿商讨出结果来。”承昭帝问道。
“若是要重修,那么必须先收集各地卷宗,找出不妥之处,特别是现在国律上并没有考虑到的案子,定是要根据已有的案子来定,之后由擅律法的学士们商讨出一条适合的律法。”唐林说道。
“主持修订的话,就由唐尚书和姚尚书,外加大理寺齐长官卿来吧。姚尚书和齐长官卿是长年和律法打交道,而唐尚书是这次律法修订的倡导者,他们三人来正合适。”吴尚书说道。
“还可以加律法学士,他们对于律法的每一条都烂熟于心,一起商讨,也能有所帮助。”礼部常尚书说道。
承昭帝点头,说道:“那就以唐卿、姚卿和齐卿为首,众律法学士为辅,重修国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