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林并没有忘记自己当初是为什么一步一步走到现在的,是律法。
如果说十年前的《宁朝国律》虽然有些漏洞,但还是适合当时宁朝现状的话。
现在的《宁国律法》,已经不在适合当下的大宁了,随着市舶司的建立,各国船只往来,百姓们的银钱纠纷极多,更何况还有不法商人运送别国人贩卖的。
虽然被大宁水师抓获了,但是这方面的不足也都展现了出来,所以现在的大宁,需要一部更加全面的、更加人性的国律。
在此基础上,吏律、商律、民律等等律法也需要完善。
唐林去了大理寺、刑部收集这些年无法判的案子,将它们记录下来,在奏章后面写道:提倡大宁修改国律,使得国律更加完善。
至于要何人修改、如何修改,这些需要进一步的提出,此事并非一朝一夕能完成的。
承昭帝看了奏章许久,对于律法的不足之处,他并没有感觉到。
也对,身为君王很少需要用到国律,可是身为同平章事的老师却能考虑到了,这是自己的过失。
之后他请了重臣前来政事堂,还有大理寺卿,想要律法的修订,又将学士们叫了过来。
所有人都到后,承昭帝将唐林的奏章交给他们,看完后,众人低头沉思,他们在上京府任职,身为京官需要断案的地方几乎没有,所以也说不出什么不是来。
“官家,唐尚书说的没错,这几年刑部的案卷里,有好些是国律中没有的,官员判案无依据之处,着实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