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主簿带着他们前往城西新起的院子,因为是租赁给官员的,所以价钱极低,两进院子一年五百文,三进的贵,一年一两。
郭维当即定了一座三进的,没法子,儿子孙子多,两进的住不开。
识得路后,一行人同郑主簿告辞,连忙去客舍接自己的家眷。
一家人在城西安置下来,郭维的大儿子对此颇为满意,说道:“父亲,临海县的院子可比上京大多了,就是天气有闷热。”
“临海县靠海,多风雨,如今怕是又要下雨了,你吩咐人熬益气的汤,让大家喝上一。”
“父亲,这临海县着实不错,我绕了几圈,只发了两家医馆,您说我要不在临海县开家医馆?”谢家大郎问道。
在上京的时候,谢大郎就在医馆坐诊,如今来了临海县,便想自己开家医馆,总不能这样靠父亲养着。
“嗯,临海县商船多,我们熟悉的药材商也会过来采买,药材有了,这医馆也能开起来。你们兄弟三个,随我学了十来年,脾气也像我,才没进翰林医官院,但医术皆不错,开家医馆坐诊也好。”
之后几天,郭维也没闲着,走在集市上,看看临海县当地的药材,还有别国商人带来的新鲜事物,过的很是安逸。
唐林回来后,修整了一番,便邀请医官船匠们一同前去已经建好的市舶司,这几月里,唐林以市舶司的名义进行了几次吏试,也就是说,如今市舶司的人员皆已到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