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吏部吴尚书慢悠悠地将考卷从两人手中拿出来,细细阅看了起来。越看,吴尚书的面色越慎重,前面的开源暂不提,但后面的节流,几乎每一条都针对了宁朝现有的吏治。
先是路上的损耗,众周知,军需从上京府一路辗转到边境,路上损耗甚多。
可他却提出由户部出银前往离边境最近的产地购买,朝廷派人押送,一路核对军需,损耗之军需要写明数量、缘由,如被火灼烧,便需将残物带回。
这一招可真狠啊,大幅度的降低了官吏贪污的可能性,若是操作得到,怕是连口汤都不会留下来,这位学子莫不是跟贪官污吏有仇?
后是减少对藩国的赏赐,将近几年藩国进贡的物什换算成银钱,概述藩国的物什越来越普通,价值越来越低廉,实属不敬。
大宁对于藩国的赏赐远远超出他们的贡品,年年下来,亦是一笔不菲的银钱,虽然大宁为礼仪之邦,却也容不得小国这般欺侮!
看完这份考卷,别说户部了,就连吏部和礼部都心动了。
“其实吧,我觉得这小子来兵部也不错,瞧瞧,这上面写的如何运送军需、调度军备,只怕是对这些下过功夫的,文采也好,兵部就需要这样的人。”
赵尚书虽然管着兵部,但他本身是武将,也就没来掺和科举的事,这次过来就是来看热闹的,哪知道还被他看出一个人才来,虽然里面只说了如何运送军需,但也简略提到如何避开九夷的对策,这一定是个去过边境、还懂兵法的人。
“你个大老粗,瞎掺和什么?此等人才去兵部就是浪费!”齐尚书看到连兵部都来掺一脚,气的想骂人。
“好了,今日是来阅卷,不是来抢人的,先将卷子选好,有什么事等选官的时候再说,官家还等着看呢!”吏部吴尚书打断他们的话。
不消片刻,泰安帝也知道这件事情,同身边的常伴侍说:“你说,是不是有些耳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