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身在局中,却没资格参与,能做的,也只是收拾心情,看看戏。
一举一动都能在皇城掀起轩然大波的国夫人沈氏,反倒比看戏的还要淡定。
一跃成为宫里品级最高的女人,与自己的姑母同级,换谁,或多或少都有点矜骄自满的情绪。然而惠太妃看自己的侄女,依然吃吃喝喝,玩玩笑笑,与平常无异,仿佛封的是别的女人,跟她搭不上任何关系。
这般的镇定自若,到底是性格使然,还是根本就不在乎。
可若说不在乎,当初为何又讨着要了。
对此,沈旖的解释简单得好笑。
“有了这名头,便是回卫家,我也不用受气了。”
她的那些事,不管自愿与否,搁在寻常百姓家,公婆也不可能接受,更不提卫家这种最看重脸面的簪缨世家。
他们既然能请到圣旨赐婚,那么她也能请到圣旨封赏,现如今,谁更受君恩,就让卫家人自己掂量去吧。
此时的卫家人,也确实在掂量。
卫国公为了此事,特意在年前修书回京,向皇帝告假,而皇帝批得也快,紧赶慢赶,赶不上年初一,好歹在年十五这日回了家。
吃了顿团圆饭,卫国公陪了老母亲一日,尽孝过后,该说的事儿,也必须摊开来说了。
“母亲那日进宫,实在不妥。”
论老夫人最在乎的人,非老国公莫属,可老国公走得早,能依靠的由丈夫变成了儿子,自然就是儿子最重要了。即便孙子,那也是因传后人,承袭卫家香火,才爱屋及乌,疼爱有加。
现下,卫国公回了,老夫人便有了主心骨,底气足了。
可没想到,最该支持自己的儿子,却反过来说自己不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