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这次茶会的目的是为了收集大家巫源县这款茶叶的看法,林婉却硬是将这款茶叶的来历瞒得滴水不漏。
直到茶会散了,与会的女眷也只以为林婉拿出来招待喝的茶是她们没机会品尝过的名茶,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这些女眷没少打听这款茶的名号,只可惜没人能够打听出来,自然也没有机会再品尝这款让她们念念不忘的好茶。
直到这些女眷先后接到来自京城的书信,女眷中有那么些聪明的才将这款茶与京城方面新出的一款出自巫源县直接用巫源命名的茶联系起来。
只是即便她们就在离巫源县几十里地的渝州,这款巫源茶却也不是她们想买便能买到的。
因为这款茶制成之后,也只要林婉的茶会上露了个脸,便被林婉出价包了圆,全部送进了震南侯府。
虽说巫源县拥有一座茶山,可是制成的明清茶数量还真不多,不过几斤罢了。
可正是这几斤茶,在林修武的运作下成了京城许多权贵求而不得的茶。
第一批茶虽说没有在市面上流传,却让巫源茶在京城有了一定的名气。
清明后采的茶在品质口感上虽说比不上明清茶,却因为有了林十一高超的制茶手段,并不比明清茶差多少,数量却多了数倍。
震南侯府名下有茶肆,长房在太平大街上也有一家出名的茶馆,在京城权贵圈也打下名声的巫源茶就这样顺顺利利地打入了京城,为巫源县的发展挣了第一桶金,叶清第一年的政绩便得了个优上。
巫源县凭野茶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严重刺激了渝州辖下其他县的发展,各县之间便有了竞争,有那么一、两个县试图模拟巫源县的发展之路,大力鼓动村民种植茶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