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就是救济灾民了, 晋安有一半多的封地沿海。大海带来的除了丰富的鱼盐物资,还有难以预测的灾难。谢致在每个县府都设置抚恤司,凡是出海遇难或者遭遇台风海啸抢劫的, 受害家属都可以在里正主簿那边核实后每年领到一笔足以饱腹的钱款。
官府想有钱容易,想无钱才是真正的难, 因为各处各司需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了。
谢致其实可以对封地百姓不必这样事事操心面面俱到, 和大魏其余封地藩王那般过得简单。但他们晋安王府世代受晋安百姓供养, 那是他的子民。
谢致面沉如水,沉思了好一会儿, 他才缓缓开口问在场唯一一个和他年纪差不多大的青年:“流川你怎么看?你有把握再从这季的税银里抽出第三批粮食去支援洪下吗?他们这个冬天很难熬过, 我们不能不管。”
“回王爷, 应该是不行了。朝廷那边来人说西北军费吃紧, 朝廷可能是把很大的希望都放在咱们晋安这块的税收上了,再少怕是会有麻烦。”流川由于家世身份不能参加科举,这些年在谢致这掌管情报司和幕僚。
“确有此事,听说江南那边今年旱灾蝗灾也和严重,怕是自身难保……”
“怎么这坏事全赶到一处, ”胡知州年纪大了心肠软了很多,他心疼这大魏的平民百姓。“若实在不行,只怕朝廷会有取舍啊……”
这话一出,大家都有些沉默。在皇上心里,怕是晋安是最容易被舍去的那个了吧。这段时间他们跟随谢致陪着吴大人一起处理公务,虽然洪下的情况晋安已经向朝廷和吴大人明说过,但是他们对晋安的税收还是没松多少口。
“既然如此,那就只能让晋安军出手了,他们也受晋安百姓供养,除去在海上与岛国倭寇打仗,这上岸帮助洪下百姓夺回物资也是他们应当做的。”
谢致最后一锤定音,大家已经把这次事的各种利弊权衡得很清楚了,他只是做最后的裁定。
流川等人到了最后也没有再出声反对,谢致虽然护短更看重封地里的晋安百姓,但对其他大魏的子民他也没有完全置之不理。
今年对于大魏来说是个灾年,晋安收缴上去的粮税对于其他的大魏子民也很重要,他宁愿冒着风险让从未上岸的晋安私军出手。
谢致回朝景院已经很晚了,但他见到了还坐在软榻上等待自己的赵瑞曦。这便是家人和妻子,尽管官场上面的事情再复杂他也不愿意让自己女人为他担心,他也牵起嘴角朝她安抚性地笑笑。
“曦曦你还在等我啊。”
赵瑞曦温润地“嗯”了一声,把厨房炖的银耳莲子羹给他端了过去。
“谢致你喝点这个羹汤吧,几日不见我看你面色不比之前那样好了。”
赵瑞曦慢慢把白玉碗给他端过去,趁机又看了谢致两眼。还好守心和陈寺细心,在谢致回来之前提议让她准备碗宵夜,看谢致这脸色确实要好好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