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代左相敏锐的察觉到了外族已经开始有了大融合的迹象,就像当初的秦灭六国一样,如今外族中最为强大的部落已经开始了草原横扫之旅。

“……是以,臣想请陛下派人出边关,说服那些没有对我大秦进攻过的部落,把他们吸纳进我大秦。”代左相。

“那卿心中可有合适的游说人选?”赵燕歌问道。

代左相沉吟道,“陛下,臣推荐纵横家的翁老。”

翁老就是那位现在正在稷下学宫任职的纵横家老者。

名家的郑循南下百越游说,分身乏术,不少名家和杂家的后起之秀也跟随离去,让代左相身边无可用之人,他自己又不能离开中央,只能在剩下的人推荐一个合适的出来。

翁老本事未显,可凡是听说过纵横家名头的人谁不对他们的手段了解一二。

比起名家和杂家来,纵横家的名气同样不小。

“既然这样,那收复北方部落的事情就交由你去办吧。”赵燕歌对代左相道。

“喏,陛下,臣一定不负陛下所望。”代左相心中不由一喜。

他做了那么多不就是为了这一刻么。

大秦的史官刚正不阿,如果不出意外,他们后世留名基本不成问题。

可你要是没个什么拿的出手的功绩,相比起同期的人就难免黯然失色不少。

左相负责教育,功在千秋,右相制定法度,稳定朝纲,公孙太尉掌管军事,可以想象的出来,后世一定会对他们重点关注。

相比之下,他们这些士大夫如果没有拿的出手的功绩,后世的评价肯定会低于那三人,而代左相想做的就是紧紧抓住这个千古留名的机会,让他的名字哪怕在数百至千年以后也能让人传颂并铭记。

还好他好的是“名”,他要是好的是“利”,手伸长了,难免会被陛下剁掉。

对于代左相的积极做事,赵燕歌自然是鼓励的,只要文武百官们不触犯原则上面的错误,他这个上司还是挺宠的。

回到后宫,赵燕歌看到公孙起正坐在桌前,笔墨纸砚备齐,手中正书写着什么。

赵燕歌不由倒吸一口凉气,对公孙起数年不见一次的动笔感到震惊。

“你这是弃武从文了么?”赵燕歌笑着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