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秦大郎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有远见的秦爹秦妈送到镇上唯一的私塾里念书的。

到大灾发生前,秦大郎已经在私塾里念了两年书了,能够认全所有的字,也能读懂大多数文章,字虽然写得不好看,但最起码一笔一划都很工整,还能说一口流利的不带口音的官方语言,而这一切技能也全部被接收了原身记忆的秦门给一股脑儿继承了。

所以当一行人来到城门口,面对未知的一切踌躇不前需要有人作为代表去弄清楚该怎么入城,那个设立在城外的棚子又是来干什么的时候,秦门当仁不让地站了出来,和村长一起去打探前路。

守城的士兵很好说话,在棚子里的小吏也很热情,在看完了城门口贴着的朝廷颁布的有关收留晋江中下游受水灾的难民的相关命令措施之后,秦门的脸上忍不住露出钦佩的神情——

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对救灾能做到这种程度,哪怕是在现代生活过的他也觉得很了不起了。

就像所有的历史记载一样,一个年轻的国家往往伴随着一位英明的君主、一群围拢在君王身边的有志之士,他们集思广益,努力将这个国家建设的更好,让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

而这次救灾也是一样。

“告示上说,城外的棚子是圣人建的专门用来接纳我们这些逃难来的难民的,那里有少得热腾腾的水和饼,一人一块饼!不让咱们饿肚子!圣人万岁!”秦门心服口服地欢呼着。

“圣人万岁!”众人跟着欢呼着。

“告示上还说,圣人专门为我们准备了租金便宜的廉租房在城内,只要我们在城外棚子里把身份登记清楚拿到了暂住的户籍,就可以去城里租价钱便宜的廉租房了,还免了半个月的房租!圣人万岁!”秦门激动地又是一声高呼。

“圣人万岁!”众人也激动地接着高呼。

“告示上又说了,等家乡的灾乱过去,我们可以自己选择是留在都城还是返回原籍,如果返回原籍,会有官差送大家回去,如果留在都城,会有官衙的人来为我们更换户籍!圣人万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