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宋寒时她再无半分情谊,可是对于宋回,她又说不清是什么滋味……
他如今这般说,说他只有母亲没有父亲,夏倚照更多的是辛酸和心疼。
宋寒时欠他们那么多,她对他的恼恨除了他背信弃义之外,又何尝没有宋回的原因?
她一直觉得自己亏欠了宋回,没有给他一个完整的童年,更没有让他在父亲的庇佑下长大。
她自认对得起宋寒时,对得起宋国,却唯独对不起宋回。
归国以后她本来以为可以弥补他,却不曾想宋寒时的表现令她大失所望。
她倒是无所谓,可对于一个那般小的孩子,父亲对他的疏远该是多么残酷的惩罚?
况且宋回还没有做错任何事情,就生生地承受了后来那么多的责难,甚至被怀疑不是宋寒时亲生的……
即便那时候宋寒时有众多的理由,有众多的苦衷,夏倚照也没有办法原谅他。
他对他们两个的伤害早就已经没有办法释怀。
宋回离开之后,夏倚照便觉得有些头疼,揉了揉眉心。
最近的烦心事情有些多,她想出去散散心,又开始考虑起萧屿在来信中说的那件事情。
他像是在和宋回交流,说一些无关紧要的话,实际上都在提点一件事情——
那就是他希望夏倚照能够再一次去到萧国,跟他完成没有完成的事。
那十年在萧国除了完成城防基建之外,还有一件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修建灵渠。
这道灵渠是早年间夏倚照就有的设想,这边地势低洼,尤其是宋国与萧国交界处,若有山风大作,河水便泛滥,几乎每年都会有水灾。
起初都是用城防来抵御洪灾,可时间一长,弊端便显现出来,河床不断被抬高,每次水患时冲击力越来越强,城墙早就无法抵御,等到第二个潮季涌来时,便逐渐产生缝隙,如此一来根本就无法抵挡那天灾的攻击。
自古以来,这些□□的威力便让人在其面前显得十分渺茫,危害巨大,民不聊生。
夏倚照很小的时候便在脑中构思,如若能够修建灵渠,大雨时节将那涨起来的水引流到别处,而这条灵渠却也能够打通两个地区之处,走出一条水路来,那便能够福泽一方。
不仅仅是成就了萧国,从那边的边界而来顺流而下,更是能够给大宋带来别的生机。
早年间大宋一直以兵力称强,商业发展却一直停滞不前,即便这十年来在宋寒时的治理下有了很大的转变,却依然比不上有天然优势的萧国。
夏倚照的太阳穴传来一阵疼痛,有些犹豫不决。
她陷入了一个困境之中,本意不愿意再去异国他乡,可那未完成的灵渠也一直都是她的心头大患。
当时若不是思家心切,她也不会就这么匆匆带着宋回回来。
若是了无牵挂的话,她兴许真的会留在那里将未完的工程完成。
那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事,更不仅仅是萧国的事情,倘若真的完成,那这么一片地带的人民都会受到福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