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尘澜有些意外,他惊讶地道:中风?
李洪光年纪并不算大,又是习武之人,且还是在这样的时刻,不得不让人怀疑。
天七这时上前来,行了一礼道:大人!摄政王此刻正赶往宫中,皇上急召。而昭和世子,已经去了京卫指挥使司,且指挥使司有兵力调动,分散着往西城和北城的城门去了。
皇上此时急召摄政王?杜尘澜闻言有些惊讶,明知摄政王会插上一脚,皇上为何如此,难道是想劫持摄政王吗?有摄政王在手,料万煜铭也不敢轻易动手?
可摄政王也是习武之人,武力还不弱,进宫之前,他会没做好准备?除非皇上有把握将其杀了,否则即便有摄政王在手,王府也不会终止计划。毕竟是暗中动手,他不是此次谋逆的主力。
等等!若是皇上要与摄政王联合起来对抗查氏呢?摄政王会答应吗?皇上虽说有不少兵力支持,但若是进不了城,一切都是枉然。
李洪光突发急症,指挥使司中权柄最大的要属于指挥同知。指挥同知有两个名额,其中一名官员之前因为与真假账目一事有牵连,已被降职调往别处。
杜尘澜不得不感叹,这是早就计划好的了。大权旁落,最终还是落在了万煜铭手上。摄政王早就盯上李洪光了吧?现在皇上就是临时派人暂代指挥使司一职也来不及了。
大人!倘若左营的兵力进不来,那卫所的兵力也只能干看着。另外您说的两队人马,岂不是也进不来?
守月倒抽一口冷气,现在城中只有兵马司和指挥使司的兵力。兵马司一部分兵力是查氏的,指挥使司已经被摄政王府掌控,那皇上岂不是孤立无援?
这就好比瓮中捉鳖,皇上毫无招架之力,只能眼睁睁看着查氏和摄政王争权夺利了。而现在,摄政王的优势越发明显,查氏只有这么点兵力,谁输谁赢,一目了然。
这?皇上真的招架得住吗?兵力进不了城,只能干看着。守月觉得摄政王在京城经营多年,还是有些根底的。
岂会进不来?若是硬闯呢?卫所加上左营的兵力,守城的兵马司和指挥使司应该招架不住吧?更何况还是一对三,这么一看,摄政王府想要将这些兵力拦在城外,根本不可能。小妮道。
杜尘澜赞许地看了看小妮,小妮自从替他办事之后,眼界大开,对这些兵力部署也能说出一二来了。
可硬闯就真成造反了!总得巧立名目,否则即便将来胜了,那载入史册也会让后人诟病。守月摇了摇头,但想了想,又认同了小妮的观点。
小妮翻了个白眼,都要造反了,哪里还管得了这么多?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何至于被生声名所累?否则也不会做出这样的事。
杜尘澜点了点头,不错!史书向来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百姓议论又如何?等新王朝建立,谁又敢多嘴?即便有文人不忿,将其记录了下来,也会成为扭曲历史的野史。
众人沉默,所以都想做上位者啊!史书随他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