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大人又何必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呢?诏安侯常年习武,如今身子骨十分健壮,空手打死一头牛都不成问题。再者咱们朝中还有多少位像他这般武力超群的将领?不如侯大人举出一例来?
司放可不怕得罪人,他背靠查太后,是查太后的亲信,即便侯培青比他的品级高,他也不会给对方面子。
不少官员闻言都撇了撇嘴,这牛皮都吹上天了,还空手打死一头牛?要是换作当年的诏安侯还成,如今都已经是知天命的年纪了,居然还如此大言不惭?
你是说咱们朝中除了诏安侯,便无人可用了?朝中武将甚多,就连武职也不少,你将他们置于何地?
侯培青冷笑了一声,这蠢东西比他还会得罪人。即便留在京城的那些武将品级都不高,但如此明晃晃地打人家脸,可是能激出群愤的,蚂蚁多了还能咬死象呢!
仗着是查太后的亲信便有恃无恐,等日后查太后落败了,他倒要看看这位会落得个什么下场。
下官倒不是说他们不成,而是将他们与诏安侯相比,还差上一截。司放在心里暗骂,也怪他刚才急切,说话不严谨,叫这侯培青给钻了个空子。
皇上!臣以为侯大人的担忧不无道理,不说其他小国,就连离咱们最近的周夷国,他们将士的本事的确不小,否则也不会与咱们纠缠多年。咱们泱泱大国,行事未免顾忌太多。他们小国不管不顾,倒是令咱们束手束脚。
吏部右侍郎闫明昀顿了顿,又道:臣以为,倒不如派上一位武艺高强,脑子灵活的后起之秀,或许能够胜任呢?若皇上不放心,那就命镇守风度关的龙虎将军云仲兼顾,等后辈能独当一面之时,再放开大权。
原先镇守风度关的,是镇国将军梁万涛。对方镇守风度关十多年,倒是位虎将。只可惜,之后冒领军功和朝廷封赏一事,他也参与其中,最后落得个满门抄斩的结果。
因此,现在这位镇守风度关的龙虎将军云仲,是摄政王一脉的官员。毕竟当时摄政王在此事上出了不少力,终于将边关的局势扭转了不少。
闫大人这建议似乎别有用心呐!何时镇守风度关的将领能插手苍崖关的事务了?一人镇守二关,权柄如此之大,这边关他一人说了算,正是捏住了朝廷的命门,那咱们江山......
司放未尽之言,众臣都能猜到。边关全部被摄政王一脉把控,那这江山是要易主了吧?
即便皇上手中还有兵符,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云仲若是在边关经营多年,一旦造反,一呼百应,皇上手中的兵符效用只怕也要大打折扣。
天高皇帝远,远水救不了近火呀!
身为朝臣,以为朝廷和皇上分忧为己任。本官也只是想找个快速解决难题的法子,司大人又何必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