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怕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毕竟能做出娘家有难,她却无动于衷的事儿来,可见也是个心狠的。
前些年杜氏对那位大姑老爷也算是有求不应,小到吃穿用度,大到官场打点,杜氏从来都不曾吝啬。
杜尘澜回忆了一番,算了算日子,李耀宗今年又到任了。一直在知县的位子上没挪窝,想必也急了。
他原配的父亲已经致仕,离开官场这么多年,即便想提拔他,也力不从心。
更何况,有这样的人脉也会用来提拔自家的子孙。闺女已逝,女婿都另娶了,没有足够的好处,那位原康定府的同知必然不会出手。
只是,当年他们府上因为去江南采买布匹被骗一事,老爷子后来也去求过女婿,可李耀宗未有什么表示,老爷子对他十分失望。之后,杜氏与李耀宗的关系大不如前。
第六百七十九章 弹劾
启禀皇上!臣有本奏!一道略显急切的声音在大殿内响起,站在前头的首辅俞则闳掀了掀眼皮子,目光扫过皇上一眼,接着便又低下了头。
准奏!皇上看了一眼出列的官员,眼神顿时一凝。
右都御史侯培青看了皇上一眼,随后道:启禀皇上!边关传来急报,督察院和兵部都已收到消息,只皇上将诏安侯爷和左副都御史闻风鸣派去边关,是否欠妥当?
朕正要与诸位谈论此事,边关告急,昨日又不开朝会。因此,朕单独召见了二人。不过,侯爱卿这是何意?派这二人去边关,有何不妥当?皇上抓紧了龙椅上的扶手,面对侯培青的质疑,他依旧是不紧不慢。
大殿之内的官员仿佛都习惯了皇上不温不火的态度,接着开始窃窃私语起来。
其实这消息从前儿个半夜就传出来了,昨日皇上竟然没有召见其他大臣,就自己决定了去边关的人选。皇上如此果断,不禁让众臣大吃一惊。之后有官员递了牌子要进宫,皇上一概不见,让不少朝臣都有些窝火。
今儿早朝一开始,众人都闭口不言,大殿之内一片肃静。侯培青是第一个开口的,他一站出来,众臣见有了出头鸟,又都在心里打起了小九九。
回皇上,诏安侯已是两鬓霜白的年纪,纵然当年意气风发,所向披靡,立下不少战功,但到底已经成了前尘往事。时隔十多年,怕是已经生疏,如何能对抗那些暴厉恣睢的蛮族?
臣附议!吏部右侍郎闫明昀立刻出列,皇上派诏安侯去,这不是在偏袒慈宁太后一脉吗?
上次边关官员大换洗,他们好不容易将自己人安插进去,费了不少劲儿,才占了些优势。可皇上派了诏安侯去,岂不是又打破了边关的格局?
皇上!诏安侯爷已弃甲多年,如今再让他上战场杀敌,可能有胜算?闫明昀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