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嗣子荣华路 九天飞流 1553 字 2024-03-16

安氏虽得了孔德政不少好处,但没必要拿全族的性命来填。杜尘澜对这朝代的宗族观念并不强,对除族一事感触没那么深,自然与他们的想法不同,他只是觉得无需这么多人陪葬。

但生母毕竟还是生母,他无法安慰,理解是一回事,原谅又是另一回事。

见杜尘澜沉默不语,安庆忠又重重叹息了一声,自知理亏,但还是要辩解一二。

我父亲当年也是艰难地做了这个决定,之后茶饭不思,愧疚不已,身子也大不如前。不过半年多,就逝世了。

其实不止是父亲,还有他们一家子,都觉得良心难安。尤其是二弟,分家之后,染了重病,不多久也撒手人寰了。

相较于刚才因算计,浮于表面的虚假情绪。此刻的安庆忠,倒是显露出了伤心和怅然,瞧着比刚才真挚了不少。

杜尘澜有些意外,这安氏嫡支上下对生母倒也有几分情谊。不过,这都是对方的片面之词。谁知这其中,会不会还有其他隐情?

就凭此事,又凭他对安庆忠的品性观察来看,觉得安氏还不至于会如此愧疚。毕竟想要保住全族性命,这是人之常情。

当年顾氏被灭满门之事,你了解内情吗?

见杜尘澜总算问起了这事儿,安庆忠便舒展了眉头,总算来了!

想必杜大人已经知晓当年顾氏是因何被灭满门的,老夫自不必多言。安庆忠顿了顿,仔细观察着杜尘澜的面色,见对方还是这般神情,心里有没了底。

此事牵扯到当今圣上和慈宁太后,当年先帝突然驾崩,新帝继位。当今圣上不过是少年,手中并无大权。而摄政王权倾朝野,慈宁太后与摄政王相互掣肘,便是仰仗了顾氏。要说起顾氏,当年京城无不交口称赞,不愧是随着先祖皇帝打江山的元老。顾氏后代子弟,都教养得很好,尤其是顾玄瑧。

朝中内忧外患,外有小国侵扰,内有奸臣当道。除了摄政王,还有前首辅何廉兆。此人与番邦勾结,想让江山易主。当时情况十分危急,朝中官员又各有心思,都想浑水摸鱼。是顾氏挺身而出,与摄政王一起平息边疆动乱。搜集此人罪证,欲将其铲除,为朝廷和江山除害。

杜尘澜之前在野史上看到过这位首辅何廉兆,他当时还在纳闷,为何书史上对此人一笔带过,这可是该诛九族的大罪,且还是朝堂高官,为何不曾详细记载?

当时他便认为,皇家是觉得此事实在有损朝廷颜面,便没将这等毒害载入史册。现在听安庆忠一番话,便明白这其中应该还另有蹊跷。

既如此,那顾氏便是忠臣,为何会落得如此下场?杜尘澜皱眉,顾氏被灭门的罪名也是勾结外邦,图谋造反,这其中会不会有什么联系。

唉!只能说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啊!顾氏立了大功,自然惹得群臣眼红。再者,顾氏在朝中的地位也是举足轻重,又只忠于朝廷,这让那些人岂能安心?

更何况当年慈宁太后发现怀有遗腹子,便是个变数。安庆忠顿了顿,随后又道:卸磨杀驴,乃是常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