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氏也知王老夫人性子,也不拒绝笑着收起了银票,陪着王老夫人用完晚饭后,才回去院子歇息。

孟夷光洗漱后躺在床上,郑嬷嬷放下床帐,吹熄了灯后退下,屋子里陷入了黑暗静谧。

她整个人松懈下来,睁着眼睛怔怔出神,白日里裴临川的神情,一遍遍在她眼前浮现。

他说,天高海阔,后会有期。

苦涩痛楚一丝丝在她全身蔓延,她紧紧抓住被褥盖过头顶,蜷缩成一团,妄图抵挡那些没顶的难受。

一整夜似睡非睡,早上时却又按着时辰起床洗漱,跟没事人一般,去王老夫人院子请安。

用过早饭出门,孟季年早已等在二门处,见她们出来忙笑着迎上来:“好些时日未见着你们,我早就说要陪你们母女去逛逛,你们比我还忙,总是候不到人。”

孟季年这些天跟在崔敬身后忙进忙出,看着他打打理铺子,早已将青州府转了个遍,还去海边看了采珠,人被海风一吹,黑了不少却极有精神。

孟夷光上下打量着他,笑着道:“阿爹,出去逛要你付银子的。”

孟季年拍着胸脯,笑眯眯的道:“你只管放心,买一些吃食阿爹还是付得起,反正家里的银子都是你阿娘在管,她想买什么便买什么,我绝对不会有二话。”

崔氏嗤笑,与孟夷光上了马车,孟季年熟门熟路带着她们直接去了采珍珠的人家,选了几匣子成色上佳的珠子,顺道还买了好些海货。

到了午时左右,驾着车在小巷里穿来穿去,到了一条小巷子口的食肆铺子前停下,笑着道:“这里的鱼丸还有汤团,做得最为地道可口,大哥带我来吃过一次,一直都念念不忘。”

孟夷光抿嘴笑,孟季年这人嘴极挑,他大赞美味的一般不会差到哪里去。几人走进铺子,店堂不大,屋子里摆着三四张桌椅,收拾得极为干净。

一个头上包着布巾,身着浆洗得干干净净的妇人上前,麻利的拿布巾又擦拭了一遍桌椅,才笑着招呼他们坐下。

孟季年看着水牌说道:“汤团与鱼丸各来一份,其他的新鲜海货,你拣着上一些来。”

妇人爽朗的道:“好咧,客官真有口福,正好送来了新鲜的大黄鱼,蒸了就酒吃最为美味不过。”

孟季年应下,这时店里又进了客人,她忙着上去招呼。

孟夷光顺眼看过去,见贺琮身后跟着两个与他年纪相仿的男子走进店堂,他愣了一下,只笑着颔首点了点头,与他们走到另外一张桌上坐了下来。

不一会后,后厨帘子掀开,一个年约十五六岁的小娘子,手上拖盘上放着碗碟,稳稳的走上前,手脚麻利将汤团鱼丸摆在桌上,笑着道:“客官趁热吃,鱼丸冷了会有腥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