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中的一切,何艾早有言在先,她建了这所学院,却只打算在目前担任挂名院长,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是她早前就已经定好,在书院招生期间,又与众位已到任的先生们共同商议,查漏补缺后确下来的。
书院中日后的相关运转与常务,她可以发表意见,却不拥有凡事直接当家作主的权利,因为她从未想过将书院归为他们何家产业,而是希望能将学院,变成由诸位先生和学子们共同拥有的大家庭。
这一举措,无疑让诸位先生吃了颗定心丸,哪怕听是初来乍到,也对学院也更具归属感,哪怕受聘于学院,也有种身为主人翁才有的责任感,可同时,也觉身心更加自由。
被请到会议室中,听何艾介绍完情况后,墨湖先生温和的笑道。
“何院长心中想必已有计议,这等小事,你直接定下便是,何须还来询问我们哪!”
何艾却正色道,“事关书院规章制度,没有小事一说,晚辈就算再怎么同情他们,也不敢擅作主张!”
在周朝六部里都曾打过转的沈万田笑道。
“何院长事事周全谨慎,我们都知道,这几个孩子听上去,心性都很不错,更难得的是,个个都有颗向学之心,有不惜为那渺茫的希望付出百分努力的意志,实属难得,墨湖先生以为,该如何安排为好?”
墨湖先生捻须道,“依老夫的想法,可将他们先安排到书院中做旁听生,院里可提供的兼职工作相当充足,多他们几个不多,就是那个小女孩,有些难以安排啊!”
沈院长点头道,“老夫也是这个想法,不知何院长意下如何?”
“晚辈的想法,是丁先生家眷中,只有他夫人一人,他们夫妻膝下没有子女,若他们双方皆有意,可让那女孩认个干亲,让她住到家属区去。”
“两位先生的想法,我也赞成,院里宿舍充足,两个适龄的小孩,就暂先以旁听生的名义享正式学子的待遇,四个少年,则都安排为杂役,只是工作时间方面照顾一下,将来他们若能在考试中考出优异成绩,可再做安排!”
事情就这么商定好后,处置得非常顺利,能得到学习的机会,对左明昌他们来说,就已经是莫大的惊喜,对于是以旁听生,还是杂役,或是正式学子的身份,并不那么重视。
年仅六岁的小女孩左明月,也被丁简夫妻欢喜的收为义女,他们都已经年近四十,亲生孩子早年因病去逝,一直膝下空虚。
本来因为他们见惯人情冷暖,还因得罪人而流落异乡,居无定所,没想过再养孩子的事,没想到随何艾来这金兰书院后,享受到从未有过的安宁与自在,生活安逸之余,看到同事家中大多都有子孙共聚膝下享天伦之乐,难免有些寂寞。
而左明昌与左明月兄妹本是小商户家的孩子,幼时享有较好的生活条件,只是前两年,他们的父亲与人合伙出外做生意,谁料一去不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