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秦萧便是在这一年的春天来到鹏城的,注定了,他会成为诸多豪杰中的一员,在这一年的激情岁月里,创造出属于他的奇迹。

秦萧带到鹏城的团队,除了他自己之外,还包括两名建筑工程师,即杨大志和宋弘光,技术工人十余人,普通工人二十余人。

“安宁商贸城”项目结束后,但凡愿意跟着他一起南下到鹏城闯荡的,秦萧自然是一个人也不会落下。

除此之外,秦萧的团队里还有一名资深建筑顾问,并未一起来到鹏城,即秦萧的老师,著名建筑学家吕鸿卓老先生。

其实,早在1982年,陈曦回申城参加赵英兰婚礼的当口,她便把她在申城所有的产业都抵押给了银行,包括两块地皮,三栋洋房,两个商铺,以及十一套住宅,共计贷款200余万,加上她手头儿现有的流动资金100余万,合计300余万。

她把这些资金全部交给了秦萧,让他抽空去鹏城买房买地。

买房倒是实实在在的买房,但买地就只能说是变相的买地了,毕竟,在1982年的时候,国有土地是不允许买卖的。

陈曦清晰地记得,前世直到1987年,鹏城才迎来了首次土地公开拍卖,至此国有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才明确分开。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这一宪法才被改写。

那么有人要问了,1987年之前,鹏城的商品房都是怎么来的呢?

这就不得不说一说鹏城作为特区,其独特的意义了。

鹏城想要从一个渔村变为能够承载无数人梦想的特区,面对日益增长的人口,早在1980年便完成了对国有土地产权制度的创新式改革。

即政府出地,港商出资,合作共建住宅,所得利润按政府和港商,85%和15%或80%和20%的比例,进行分配。

这种模式的住宅开发在鹏城一直持续到了1987年。

1982年的时候,陈曦让秦萧到鹏城买地,其实就是想以他们能够拿出来的300万资金,以及他们能够建造出“安宁商贸城”的资质,想要跟鹏城政府合作开发一两个小楼盘的住宅。

至于鹏城政府提到的,他们的实力不如港商的问题,倒也是不争的事实,但是他们可以做到最大让利给政府,把利润分配比例降至九比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