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1 奉玺来迎

北朝帝业 衣冠正伦 1832 字 25天前

当然任何军事上的取舍与行动,如果完全寄望于敌方的反应,同样也是不可取的。李泰之所以要撤离乌苏城,也是为了将彼此间攻防对峙的局面进行一番系统性的调整。

虽然他率领师旅一路进击、凯歌高奏,但却并不意味着这一条行军路线就适合西魏继续向前发起进攻。这一条路线沟岭纵横、山道崎岖,对于大军的行进与给养的补充都非常的不利,而且想要防守起来也是非常的困难。

李泰虽然一路长驱直入,但是沿途也需要不断的分兵驻守险要,因为这一路上称得上险要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而处处险要就意味着处处漏洞、没有重点又都是重点,一个环节稍微出错,便会影响到全线的布置。

这一次西魏动员的兵力同样比较雄厚,包括李泰从平阳东进之后也先后调来了八万余众,但是因为要沿途分兵,以至于最终抵达前线与敌军交战的人马仅仅只有五万余众。哪怕是在已经获得了大胜的情况下,由于后路镇守将领有失谨慎,还是不免让后路遭受袭扰。

虽然说这件事并没有给前线魏军造成太大的危机,但是也暴露出想要绝对安全的防守住这一条路线也是非常的不容易,而且性价比实在是太低了。从乌苏城每向前推进一定的距离,那么战争的成本都会激增数成,这成本不只包括物资成本,也包括风险成本。

所以李泰这一次撤军,也是打算放弃乌苏城这一条进击路线,选择一条对魏军更加便利、也更加安全的路途。之前因为是随着战线的推进而一路向前,如今因为占据了众多原本属于北齐的疆土城地,无疑可供选择进军的路线更多,那自然也就要再重新选择一条更合适的。

除了这些基于军事上的考量之外,李泰还有一点私人的原因,那就是后方传来家书说他父亲身体状况每况愈下,这也让李泰心内有些不安。

之前他出征之时,父亲便已经是健康堪忧,如今在外征战两个多月的时间,阶段性的战果已经达成,短期内也难以再有更大的突破,他也希望能够尽快返回去探望一下父亲。

因此在大军撤回沁源之后,他也并没有再继续于此逗留,且先安排高乐坐镇于孤远城,并保持与齐军方面的继续交涉,其余师旅则继续西撤,一路回到了已经归属于西魏的晋州白马城。

此时北面的韦孝宽、梁士彦等人也都闻讯赶来迎接,顺便将从北齐方面投降过来的侯莫陈相向李泰引见。

虽然东魏、北齐先后有高仲密、司马子如等人向西魏投降,但是拥有王爵、同时还是晋阳勋贵代表人物的则还是首次。

李泰对于侯莫陈相的到来也是颇感喜悦,眼见已经是须发灰白、老态龙钟的侯莫陈相入前作拜,他便往前走了两步将之搀扶起来并笑语道:“侯莫陈公不必多礼,公之威名我亦久有所闻,今得相见,当真名不虚传。”

“贼中顽愚、至老方悟,实在难当唐公谬赞。过往罪恶累累,如今痛改前非,唯望能凭余生效力霸府,以报答唐公收留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