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所以他们这些读书人心寒,甚或望而却步了吧。

一腔热血被泼了冷水,从书生意气,到开始在心里一遍遍问自己“值得吗?”

这是成长,也是转折。

可能还决定着今后余生的走向。

季妧思索斟酌了一番,这才开口。

“也许寇将军并不在乎这些呢?有些人,他做,只是因为他想做,外界是毁是誉,在他心里根本激不起半点波澜。”

宋璟不是没有试想过,但最终的结论是,易地而处,他恐怕——

即便连先生都夸他沉稳持重,当有一日面对前夫所指,他恐怕也无法完全置之度外。

季妧并非不清楚,这太难了。

即便是寇长卿,如今站到全天下的对立面,他会不会就此一蹶不振,还很难说。

“我们可以换一种思路。是有许多人不值得,但也有人值得呀,比如你们,比如我,比如谢姨一家,再比如其他那些我们不知道的。泱泱大周,总有人值得。为了不值得的人,而弃值得的人于不顾,让值得的人伤心失望,这才是真正的不值得。”

绕口令似的说了一段,并没有讲什么众生平等,不管百姓如何对你、你都要爱他们的大道理。

她不是政治家,也不信耶稣,没有那么大的心月匈和那么深的境界。

“当有一天,你站到足够高的高度,就为那些值得的人多做好事,比如少收点税,减轻点劳役,让他们都能接受教育,并且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当然,那些不值得的人也会一起受惠,然后他们自然而然会从你的对立面走进你的阵营,为你歌功颂德,对你满口夸赞。不过那个时候,你大概也已经不在乎这些了。”

百姓就像墙头草,这话不好听,却是事实。

而他们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没有读书明理的机会。如此便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以也就只能任凭情绪支配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