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连刘婆子和闵婆子也过来一同道喜。

李家众人喜气洋洋,没过一会儿,胡同里各家各户都知道李大郎考上了刑部特招的衙役。李大郎全凭自己的本事考上的,不像往常的衙役,不是继承父辈的职业,就是托关系进去的。李承祖这一批的衙役,开了我朝第一次考试当衙役的先河。通过考试进去的,上官都不能随意罢免他们。

陈氏听说后,心里更加忧虑。杨镇还在莫家附学,不知前程在哪里。

过了两日,李家人请亲近亲朋们吃了酒席,庆贺李承祖有了正经差事。在听了李穆川一箩筐叮嘱的话后,李承祖正式去刑部报道了。

恰好,分管他们的上官因与京兆衙门有公务往来,认识李穆川,日常比较照顾他,除了让他跟随大人们外出办事,还时常给他分派些文书类的工作。

李承祖靠着自己的勤奋和忠厚,很快在衙门里有了自己的交际圈子。他又跟着外派,又干文书的活,渐渐开始多方向共同发展。

第28章 送绢花姑嫂说笑

又过了一年春节,县试的时间快到了。

刚过完年,李穆川亲自带着儿子去报名。因李家算京城人士,主支在外城,故要到畿县报名。

与此同时,赵家接回了赵世简,也给他报了名,莫家一手操办了杨镇报名的事情。

李姝对于古代考个童生试还要上报祖宗八代的行为很是吐槽了一番。查户籍祖宗也就罢了,还要五童联保,一人作弊,五人连坐。还要请有功名的人作保,若被保的童子作弊,保举的人也要连坐。这也太操蛋了,天知道谁会作弊啊。

胳膊拧不过大腿,李姝只能在内心吐槽。

李穆川亲自给儿子作保,杨镇有莫家人作保。赵书良备足了礼,亲自上门,请李穆川作保。李穆川见赵家心诚,点头答应了,礼品也毫不客气的收下了。

到了阴历二月,京城的天还冷的很。李姝早晚还要穿棉袄,李承业等人就要去考试了。

考前,张氏带着肖氏,仔细准备考篮。把李姝做的肉干切成小块,京城天冷,索性再做些米糕,切成小块,也不怕坏了。还有炭火,衣服,都要按规定准备,若有差池,坏了名声,终生受害。

中间,吴氏还过来跟张氏婆媳取经,家有考生,没经验的家长心里焦虑呀。张氏和肖氏把给李承业准备的东西也送了一份给吴氏,让她带回去给赵世简用。吴氏感激万分地走了,过两天找个由头又过来送了些礼品。

李承业等人去考试那几天,李姝心里乱糟糟的。她心里乱,就爱去纺线。纺线的时候,她心里也默默祈祷。祈求李承业和赵世简,哦,还有杨镇,都能有所收获。

几天后,李穆川和李承祖都向上官请假,去考场接李承业回来。

到了考场,考生们还未放排。叔侄二人在外等了许久,才等到大门大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