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是当今陛下微服南巡,机缘巧合看中了她,下了圣旨,要将她带回京城,而沈灵期又唯恐家族因抗旨遭难,才自愿进了宫。
进宫的第一年,沈灵期还压抑着自己的性子,装得乖巧又懂事,生怕惹怒了陛下和高位妃子,牵连家族。
后来,却因为皇帝李湛的偏宠,让她又露出了本性。不过入宫两年时间,从才人到贵人,又升了嫔位,最后竟然是升到了皇贵妃,更奇怪的是,无论自己怎么胡闹,李湛都一副宠溺地看着自己,从不怪罪。
不过就算这样,沈灵期也没在这深宫中迷失了自己,因为她知道自己与其他妃子是不一样的。
第二日,阳光明媚,微风和煦,沈灵期招呼了清泉就在长乐宫宽阔的院子里放起了风筝,说到这风筝还是沈国公,也就是如今沈灵期的哥哥沈灵均特意从南诏托人带来的,上头画了一个曼妙的仕女,栩栩如生,仕女的镯子上还镶了轻巧的银铃,在微风吹拂下,叮铃铃作响,清脆动听。
最让人吃惊的是,这仕女描绘地和这位皇贵妃娘娘一模一样。
清泉叫上秋月,两个人一个在前头跑,一个在后头托着,很快,借着这东风,风筝就遥遥飞上了天,沈灵期看着在天上飘荡的风筝,有那么一刻觉得自己也和这风筝一样,极力想摆脱身处的困境,往外头飞去,但是最终还是被风筝线摆弄,逃不出去。
宋衡下了早朝,和同仁们在殿前作别后,便如往常一样,来到东宫,给太子李仪讲学。小太子不过五岁年纪,正是活泼爱闹的时候,但身在宫中,却比平常孩童要早慧懂事的多。
“老师,我们今日不读论语了吗?”李仪看到宋衡从书架上拿出一本山河志,疑问道。
宋衡将书递给李仪,说道,“今日我们来看看大齐的河山。”
宋衡将地图展开,用前世今生的所见所闻为李仪描绘着壮丽山河,听到好玩处,李仪高兴地拍手,难得有些小孩子心性,又讲到南边的起义军,北边虎视眈眈的大辽,他又紧皱着眉头,忧心忡忡。
宋衡庆幸小太子如今年纪尚幼,虽然不得父母亲缘,母亲早亡,父亲忽视,唯一疼爱他的祖父也在立了皇太孙后,撒手人寰,但他心性纯良,尚未定型,如今也还没有经历前世的流放和软禁,这一世,有了自己的干预,他也再不会和上一世一样优柔寡断,畏首畏尾。
两人聊到兴起处,突然听到上方传来的铃铛声。
李仪好奇地往外看去,宋衡看他这样,轻笑一声,“去吧,学了这么久,出去轻松轻松。”
“谢谢老师。”
李仪脚步轻快地出了书房,宋衡跟在后头。抬头望去,只见一个半人高的风筝正飘荡在东宫上方,发出阵阵悦耳的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