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细妹在和面的时候,特意往刘二牛家的杂合面儿里掺了少许白面,还揉进去少少一些红糖、白糖。
因为一开始发言支持自己的,就是刘家人,头一个送来面粉的要做饼子的,也是刘家人。
所以,乔细妹算是特意给了刘家人一份优待。
烤出来的这一批馕饼,又香又甜,既酥且脆,香气挥洒在人们鼻子尖儿上,让好多人都觉得有些迈不动步。
怪不得说是西域传过来的金贵东西,这家伙,闻着都那么香!
吃起来,那得香成什么样儿啊!
刘二牛喜滋滋地接过二十个巴掌大的小馕饼,就用自家装着杂和面面粉来的那个布口袋装着走了。一路走,一路强忍着嘴馋,吸溜着口水。
渐渐地,便有更多原本舍不得掏粮食的人家,拿了各色面粉,过来做馕饼。
毕竟快要过年了。
辛辛苦苦,忙忙碌碌,干了一整年活儿,图啥?
这到了年根底下,别人家孩子都吃着那香喷喷的新鲜吃食,自家孩子却只能流着哈喇子、吮着手指头,呆呆地杵在在一边儿,满脸羡慕地干看着……
这搁谁能受得了啊!
再者说,那李家人也是厚道人,一个铜板都没收,只让自家拿些粮食,粗粮杂粮都不挑,这还有啥好说的?
多了拿不出来,哪怕只拿出半斤杂合面,做上五个饼子,给家里的几个小娃娃分一分,也好过这样子让他们干看着啊!
一时间,老李家院门前,排起了长队。
王氏称过重量,让李云心记下数目,李希仁烧火,乔细妹做馕饼,再把馕饼贴在馕坑的坑壁上头烤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