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李希义那边,就更容易了。
他在靠山屯周边的各个村子里卖豆腐,大多数时候都只能以物易物,这样换回来豆子也好,换回来粮食也好,都是十分自然的事情,压根儿没有人会注意他到底换走了多少。
乔细妹每回赶集去,都会把自家鸡蛋和李希义那边换回来的鸡蛋拿出去卖,卖完了,就买一两袋子粮食回来,同样也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李家的新祠堂,地底下那两间密室里,其中一间的粮食坛子,已经有一多半都被装满了。
但乔细妹觉得,这样子也不是很保险。
万一到了需要逃荒的时候,背着生的粮食赶路,一来容易遭人惦记,二来有些时候也不方便引火做饭,最好还是做成既耐储存、又方便携带,且容易食用的干粮。
说道这个,李云心自然最有心得。
还有什么比得过方便面?
还有什么比得过罐头?
还有什么比得过炒面?
不过,这三种东西,似乎只有炒面,算是真正能实践一下的。
方便面和罐头,没有现代工业基础和生产线支持,想要做出来,恐怕会很难。
而且,就算李云心真的能做出来,这成本也低不了。
乔细妹那一关,一准过不去。
但李云心私心觉得,炒面这东西,还是挺容易坏的。或许,月饼、粽子、年糕,馕饼之类的,也该列入考虑范围?
乔细妹把这些想法,全都一票否决了。炒面倒是作为备选之一,保留了下来。